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曲水大胆创新精神扶贫思路,通过创新“志、智、制”三扶举措,进一步将“志、智”双扶拓展为“志、智、制”三扶,着力解决人们脱贫攻坚中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问题。国家民委组织召开“三州三区破解深度贫困论坛”,以此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思想懈怠、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通过开展“四讲四爱”、民族团结等教育实践活动,消除思想上、精神上的“贫困”,培育自力更生、不折不挠的意志,进一步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贫困群众实现由“要我富”向“我要富”的转变。以四季吉祥村为例,原先不少村民缺乏战胜贫困的勇气、缺乏奋发向上的精气神、缺乏以改变自身来实现个人发展的认知。为解决这些问题,村党委积极通过组织村民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着力于村民之“志”。开展体能训练,村民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逐渐改变懒散的习惯;开展团体项目训练,培养村民的规则意识、团结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开展个人卫生、家庭卫生、村民小组卫生评比,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以此来增强村民从事职业化工作的素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扶志”的效果已经显现。比如:早起、搞好家庭和个人卫生已经成为大部分村民的生活习惯,人们能明显感受得到村民们精神面貌上的积极变化。
记录幸福生活
针对知识不足、技能缺乏、“能力型贫困”问题,各乡镇村、社有意识地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种养、汽车驾驶、挖掘机等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能力,消除自身能力上的“贫困”,实现“我要富”到“我能富”的转变。通过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形式,消除内生动力上的“贫困”,增强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扶贫产业的积极性,用勤劳双手创造今生更加美好生活。通过了解群众的培训愿望,了解周边产业的用工需求,利用“四业”、群团、人社、农牧、扶贫等各部门提供的有利条件,精准发力大力开展各类订单式的培训,帮助培训成熟的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有村和四季吉祥村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就业。种植与养殖劳动力想转化为产业工人,想从事服务业劳动、通过参加培训实现再就业,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开展扶智订单式培训工作,群众不仅掌握了一门致富的手艺,更增加了生活的自信,拓宽了眼界。比如:手工编织合作社的理事长次旦卓嘎,不仅自己掌握了手工绢花制作的技术,还带动了23名女性社员,通过绢花制作和销售增加了收入。依托净土健康产业园区管委会开展种植培训,帮助360人(217名长期务工)通过参加培训,在产业基地就业,同时依托净土公司培训了5名养殖能手,下一步就职于奶牛合作社。(www.daowen.com)
针对不少群众鲜有纪律、生活涣散、难以自我约束的“贫困”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政策制度宣讲、考核奖惩等方式引导村民严守村规民约,培养法制观念、规矩意识,从思想上、文化上、制度上实施帮扶,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到珍惜机遇、珍惜生活,转向健康有序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和激情。不断增强村民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转变落后思想,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庄融洽、群众增志、就业增收。四季吉祥村针对群众来自曲水县五乡一镇16个行政村,为使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他们和睦相融、去除陋习、积极进取,出台一套合情合理合法的村规民约来督促和约束大家的行为,让搬迁群众成为“四讲四爱”的文明人。采取一级与一级签订村规民约的方式,以奖代补,奖惩分明地开展管理,坚持做到奖惩有依据,心齐搞发展,管理运行好,群众得实惠,干部得认可,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
开展社区化管理工作,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生活习惯更文明有序,集体荣誉感大为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