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疆和中亚国家油气合作受阻的美国因素

新疆和中亚国家油气合作受阻的美国因素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及进口国,其消费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为了减轻对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依赖,实现其能源战略的多元化和扩张性,美国选择了加强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策略。“9·11”事件后,美国加速了对中亚地区的军事战略控制,使得其在中亚油气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在美国的一些战略分析家看来,一旦占据里海油田,既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能左右中亚和西亚局势,还能增强美国的能源安全。

新疆和中亚国家油气合作受阻的美国因素

中亚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里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为兵家相争。在全球特别是欧亚大陆谋求绝对霸权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部分,中亚正是其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颗重要棋子。

1.中亚是美国操纵欧亚大棋局的战略支点

中亚有“历史十字路口”之称,自独立以来,中亚地区便成为周边及全球大国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及谋求地缘政治优势而产生竞争的区域。1990年初期,英国著名学者哈尔福德·麦金德曾提出:“对于欧亚大陆中部而言,等同于‘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一旦谁对东欧中亚进行掌控,就势必能够左右到整个欧亚地区,并最终影响到整个世界。”除此之外,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对此地的战略价值早就深有研究。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指出,一个政治上混乱但资源丰富的地区位于广阔的欧亚中部高原以南,这一地区无论是在东部国家、欧亚大陆西部国家还是霸权主义国家看来,都是具备较深影响意义与价值的。[11]

中亚地区被称为俄罗斯的“软腹部”,美国在冷战时期就十分重视这一区域。随着冷战结束,国界的不断变化成为欧亚大陆各国面对的现实,中亚地区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的独特地位没有变,在新的地缘政治空间中居然成了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环顾窥伺的“中间地带”,地缘战略价值十分显著。现阶段,美国国家战略大致能够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自身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与维持,其二则是对其余崛起国家的打压,希望以此实现自身对于全世界的称霸。中亚这个“战略支点”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美俄两大强国及其代表的两大阵营的势力范围自然交汇于此地。

在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中亚之于美国是存在较深含义的,具体为:充当“支轴”角色,能够作为推进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平台;等同于“帝国边疆”,可以对美国本土的安全性做出保障。从“支轴”意义来看,任何国家实现全球霸权都必须掌控欧亚大陆,进而获得“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战略家提出:在欧亚地区中,存在着人口排名全球首位且想要称霸全球的两个国家,且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来说,对于美国的地位都存在着挑战。所以,美国需要将欧亚大陆当作是自身的重要地缘政治目标,并不断前行。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就逐渐具备着影响欧亚大陆的作用力与地位。美国对全球事务的支配取决于能否持久和有效地保持自身在欧亚大陆上的这种地位。该地位并不具备永恒性,然而就当前来说,是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维持的,其除了对美国的优势之外,同时能够对全球和平产生影响。[12]结合布热津斯基划分范围来看,“欧亚大棋局”中涵盖了西部、东部、中间地带和南部四个部分。中亚及南部“弧形地带”发展趋势也存在其中,且能够对其余区域,甚至对欧亚棋盘的前景产生影响,是美国实现对于欧亚大陆重点流程及道路掌控的重要节点。[13]

2.中亚是美国控制世界石油供给体系的重要环节

中亚控制着大部分里海的油气资源。重商主义历来是美国外交战略的思想源泉,里海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自然会吸引美国的目光。很显然,随着海湾油气资源的减少,谁掌握里海地区战略资源的控制权,谁就有可能主宰21世纪的国际能源市场,甚至把持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中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对美国的重要性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保证自身需求。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及进口国,其消费的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为了减轻对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依赖,实现其能源战略的多元化和扩张性,美国选择了加强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策略。“9·11”事件后,美国加速了对中亚地区的军事战略控制,使得其在中亚油气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在对中亚和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上,美国许多大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抢占了中亚许多油气田的开采权。目前美国各大公司掌控了中亚地区75%的新开发和待开发的油气区块,成为该地区能源领域最大投资者,共投资300亿美元左右。其中在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外资中占30%~40%。例如,在里海管道财团管道项目里,就有优尼科(Unocal)和德塔赫斯(Delta Hess)等公司的参与;在通往欧洲的东西方向管道方面,也有优尼科、阿莫科(Amoco)、埃克森(Exxon)和彭泽尔(Pennzoil)等四个美国公司的参与;早在1993年雪佛龙(Chevron)公司就开始参与哈萨克斯坦田吉兹油田的开发,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并签署了为期40年的协议,总投资200亿美元等。此外陆续地还参与了“里海石油财团”的组建,并以44%股份投资了总额74亿美元、有效期为30年的《联合开发里海阿塞拜疆水域油田》合同。总的来看,美国在这一地区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并使这些国家与西方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打破俄罗斯对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外运线路的垄断,支持对外运输管道多元化的建设,同时也要竭力遏制中国等其他大国参与中亚油气事务。[14]

其次是掌握影响其他战略力量的态势或手段。目前,美国已经把里海定为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在美国的一些战略分析家看来,一旦占据里海油田,既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能左右中亚和西亚局势,还能增强美国的能源安全。美国专家认为,里海的价值不仅在于有大量的油气储备,而且在于其石油的高质量和开采的低成本。另外,美国消费的石油主要从海湾国家进口,但是中东地区长期不稳定,冲突不断,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后,海湾油路面临很多风险,同时美国还担心海湾和非洲一些欧佩克产油国将来利用石油作为政治斗争武器。所以控制里海可以为美国提供新的能源供应基地,减少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不受制于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成为美国的现实追求。因此,控制里海可以既确保美国的石油安全,同时主宰世界上独立于欧佩克之外的最大产油区。

另外,美国通过掌控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影响国际能源格局,可以保持对于世界其他战略力量的有利态势,甚至获得牵制它们的战略手段。无论是作为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的俄罗斯,还是作为重要石油进口国的欧盟日本、中国等,都将受到影响和制约。由此看来,美国对欧亚大陆的石油利益的企图具有明显的独占性和霸权性。美国的政策规划者一直担心某个敌对国家可能控制世界石油供应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份额,进而获得过多的财富和权力,并由此变得对美国比较有威胁性。因此,美国对产油地区的政策一直是在保证石油流向西方的同时,设法剥夺敌人获取石油的机会。在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双重刺激下,美国更要加紧对世界石油控制权的争夺,中亚地区的里海石油资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争夺目标。(www.daowen.com)

3.中亚是美国制衡俄罗斯的重要筹码

在当今世界上有实力作为美国的潜在对手的国家首推俄罗斯。无论现在俄罗斯是否真的有向美国挑战的企图,它所具备的国家规模、军事实力、国际影响、科技潜力、民族性格和发展态势等主客观因素都决定了它就是美国天然的对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选择,而主观的愿望则要退居其次。按照布热津斯基的说法,俄罗斯只有“最终成为一个既民主又没有帝国野心的,既与其民族国家的地位相符合,又能与其欧洲邻国理顺关系的国家”[15],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俄的政策始终围绕一个主旨展开:促使俄罗斯向建设一个没有帝国野心的完全民主的国家转型。如此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何要竭力突破冷战后俄美竞争心照不宣的底线——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客观上,北约东扩与颜色革命已经成为美国防止俄罗斯在任何时候卷土重来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是美国从外部对俄的战略空间进行的遏制性挤压,后者是美国从俄罗斯的战略边疆内部对其进行战略性肢解。这种双重的钳制不仅可以扩大冷战的成果,还可以“通过一种民主性的地缘政治多元状态保卫俄罗斯,通过这些新生民主国家的榜样作用,增强俄罗斯民众的自我觉醒意识,并最终与专制主义和沙文主义传统决裂”。[16]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中亚是俄罗斯力量进入中东和印度洋的必经之地,也靠近俄罗斯战略上的软腹部,占据此地不但截断了俄罗斯伸向中东的触角,还使得俄罗斯面临战略威胁,不敢轻举妄动。中亚就成为美国打压俄罗斯的一个战略前哨。一来监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收集俄罗斯的各种情报,为制定实施对俄战略提供信息支持;二来可以在此寻找突破口,通过各种手段打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和防御前沿,直接对俄罗斯施加压力,并与在东欧的战略行动相配合,两面夹击,使俄罗斯首尾不能相顾,陷入美国的战略包围之中。

苏联解体后,美国乘机打入由于苏联解体形成的中亚地缘政治真空,积极与这些国家加强接触交流,进行经济援助,甚至派遣军官帮助训练军队。但是,美国很快发现这些国家的当权者大多是“头脑僵化”的原苏共高官,要想通过他们实现美国期望的变革是不可能的。这些国家的当权者也逐渐认识到,美国进来不是要帮助自己,而是要改变或推翻自己。因此,双方热乎一阵之后就开始拉开距离。这些国家大多是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搞平衡外交,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由此美国逐渐认识到只有改变他们的政权,换上自己培植的代理人,执行亲美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正是美国在独联体地区推行民主改革的成功范例,成功地实现了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

4.美国对中亚国家的政治影响

冷战后,价值观念因素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全球民主化”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苏联解体后,美国趁机通过外交施压、经济援助等手段直接介入中亚国家的政治进程,促使中亚地区“新生民主国家”实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转轨。因为在美国看来,只有在中亚各国建立“民主制度”,才能保障中亚各国的真正独立,从而有效抵制俄罗斯的控制,阻止俄罗斯恢复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重建“帝国”的野心,进而实现该地区各政治力量的均衡,以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目标。美国在直接介入中亚国家的政治进程的同时也不忘使用间接的影响力,即文化的吸引力。美国文化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很大。作为美国“软实力”的一部分,在美国的电影、音乐、快餐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培养了该地区国民尤其是青年人对于美国的好感和向往。

特别应该注意,新闻媒体已经成为美国在中亚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宣传民主自由的基本工具。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是人们了解信息、接受观念的主要途径,也是美国对有关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宣传西方价值观念、民主思潮的主要工具,通过新闻媒体,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基层去,可以妖魔化现政权,改变人们的原有认知,壮大民主力量的群众基础。美国一方面在这些国家建立各种电台,另一方面,赞助各国政治反对势力创办报纸、杂志、网站、电台等。如美国每年拨款7500万美元资助的“自由欧洲”广播电台进行各种“民主”宣传,灌输西方价值观念,诬蔑有关国家政府,成为美国民主干预他国内政的急先锋。

此外,由于整个中亚地区新独立国家属于初创阶段,各种社会政治机构刚刚建立,尚未完善,因此,在这些国家中,来自西方或受西方支持的各种非政府组织非常活跃。这些组织服务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实际上是西化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它们在中亚国家中灌输“自由社会”的理念,致力于发展当地的公民社会,实际上是在逐渐剥夺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正常功能,如控制媒体和出版事业,操纵舆论,在当地国民中培养亲美、亲西方的情感和价值倾向;支持反对派,操纵该国的政治进程。结果西方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基本操纵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运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