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石

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石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石,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15]中亚里海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相对广义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地区而言,本文所指的能源地区是以中亚为核心,以里海为起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第二大能源富集区域。

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石

我国同中亚和俄罗斯近些年来在能源合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能源资源进入全球化配置的时代,为保证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而可靠的能源体系至关重要。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中国同中亚国家进行合作具备独特的地理相近优势、合作经验优势、人文积淀优势、政治互信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基石,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1.“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供应区域从广义而言主要是以波斯湾和里海为核心的中亚和西亚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其中波斯湾原油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一半,被称为“世界油库”,中亚里海地区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以这一地带为主轴,向两侧展开,向北是俄罗斯能源带,向南是北非能源带,这样就形成三大能源带即“北非—中东—中亚—俄罗斯”能源带,这被全球称为“全球油气资源核心地带”,蕴藏了全球70%以上的石油和80%以上的天然气。[15]

中亚里海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相对广义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地区而言,本文所指的能源地区是以中亚为核心,以里海为起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第二大能源富集区域。相关资料表明,最近几年中,中东地区的能源一直在我国能源进口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亚及俄罗斯的原油进口虽然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但在总的份额中仍然处于偏低的位置。然而随着中东地区政治情势日益复杂、政局和经济形势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中东地区原油进口成本逐步提高,对中国能源的供应构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相对于中东地区而言,中亚及俄罗斯原油的增长潜力非常可观。从增长速度和潜力来说,中亚和俄罗斯在我国未来能源供应板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发挥我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和俄罗斯近邻的天然地理优势,建立稳定的能源合作关系,根据各地区、各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拓宽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的范围和总量,也使得个别国家的局势变化难以影响我国进口能源的总体稳定,从而有效地维护国内能源安全。

2.中国和中亚及俄罗斯能源合作的现状

第一,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现状。1997年,中哈油气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阿克纠宾油气田开发正式启动,其中,中哈能源合作就一直在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哈能源合作被两地区领导人誉为“中亚合作的典范”。十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与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不断深化合作,务实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4年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得以深化,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的油气输送能力增加了近43%,达到了2000万吨。管道扩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油气资源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其他能源合作项目。多年以来,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中俄能源合作可以利用中亚能源管道的现有基础设施,直接向中国输入油气资源,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管道建设费用与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油气资源输入的地理距离。从2006年初起中哈石油管道投入使用,该管道的年平均输送量增长了20%,到2015年为止,该管道共运送了7700万吨[16]油气,并且不断增加输送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能源大动脉”。

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主要是以中哈能源合作为基础的,在中哈能源合作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亚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进程日益加快,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09年12月正式向中国输气。2013年底,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合作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全线竣工,2014年9月13日双边宣布长达1000公里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建设。西起乌兹别克斯坦,经过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最终到达中国境内新疆乌恰末站,与我国西气东输管道线组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力

其次,俄罗斯与中国现阶段能源合作情况。中国和俄罗斯探索油气合作的历程漫长,从1994年两国能源部门开始接触算起,十余年间中俄之间的基本态势是“只说不做”,2013年至今中俄油气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新石油增供协议。2013年3月,两国政府以及天然气企业相继签订《有关扩大原油贸易合作的协议》与《扩大原油贸易的框架协议》,相关预付款条例由此明确。21世纪初,第十七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会议举办,此次会议上,俄罗斯总统讲话中提出,在未来的25年中,俄罗斯会每年定期为中国供应4600万吨原油,总价值在2700亿美元以上。会议一开始,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长期供给原油的相关合同。结合增供协议来看,俄罗斯会在当前管道供给基础之上,追加出口供应量,至2018年之时,每年提供给中国的原油应当会超出3000万吨,合同期限为25年,存在五年延长期。[17](www.daowen.com)

第二,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迎来新机遇。中俄两国之间围绕天然气运输共进行了十余年的谈判,并在2014年初有了新的突破。结合2014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的《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来看,在30年内,“东线”管道每年会为中国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同年末,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继而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订了合约——《有关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其中明确了将来俄罗斯利用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对中国提供天然气的相关条例,供气规模每年等同于300亿立方米,渐增期在四年到六年之间。[18]

3.“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特征及优势

迄今为止,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成效,然而出于对两者合作与世界其余能源供应基地间的对比与考量,我们能够发现中国和俄罗斯、中亚之间具备的天然优势,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依旧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与空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第一,显著的地缘优势。中国和中亚国家间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为全面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先决条件。中亚各国是“内陆国家”和“双重内陆国”,与我国实行能源合作,对于其自身而言,是有着能源出口优势的。随着双方油气管道的构建与应用,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开始对亚太消费市场进行直接供给,与此同时,中亚国家能源产品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有所提升。除此之外,中国与中亚地区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陆路能源运输途径,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中国产品入驻中亚市场,便利性尤其体现在油气基础设施工业产品的开发方面。

第二,丰富的合作经验。经由多年合作及实践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合作模式及经验。双方皆可利用最初能源进出口合作形式推进能源各项产业的合作,中国在中亚能源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发展脚步同样能够得到加快。从新世纪开始,无论是双方的中长期规划,还是短期项目,皆得到了落实,能源合作发展得到推动。

第三,政治互信关系稳定发展。对于国家间合作关系而言,良好的政治互信是前提,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及规划。从中亚和中国建交起,双方的政治安全合作就一直保持在前列,重要程度优于所有能源关系,能源合作得到基础保证。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成的国际组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组织强化了中国、俄罗斯及中亚的政治经济互动及友好关系。最近几年,各国领导人交往来访密切,各领域、层次间的交流对话不断开展,合作成果丰硕。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双边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例如边界矛盾等等。中国和俄罗斯及中亚等国家间长期合作条约的签订也都为双方能源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较强的经贸互补性。从现阶段来说,主导油气能源输出的区域分别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然而中亚地区却受到经济基础差、竞争力不强及制造业比重不高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了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在全球能源进口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皆排名首位,因此,中亚国家要想维持经济的稳定性,就必须实现能源供给。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中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和中亚国家间,在产品消费和生产上是可以互为补充的,三者之间有利益合作的结合点。

从经贸上来讲,中俄之间相互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石油进出口的第一名,在天然气消费量方面,达到全球第三位。然而较之世界平均水平来说,我国人均石油消费水平还不到一半,天然气的能源消费比例也比发达国家差上许多。由于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治理需求同样提升,无论是天然气,还是石油的消耗,都必须有稳定的能源通道及油气来源地的保证。在世界能源的出口上,俄罗斯排名第一,由于欧洲在页岩气开发及对俄罗斯能源需求方面的缩减,俄罗斯必将继续寻找长期出口市场及对象,以此获取充足资金,并对国内油气管道的建设与油气资源开采产生推动作用。

第五,悠久的文化交互历史。从东汉起,丝绸之路便繁荣了沿途各个国家及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丝绸之路由此成为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各国同中国之间友好交流、进行文化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与中亚国家有着紧密联系。这同时也构建了双方在人文方面的关系,信任度由此提升,文化大环境得到完善,为我国和中亚、俄罗斯油气合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