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印度绿色革命2.0的展望与挑战

印度绿色革命2.0的展望与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农业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1]但与此同时,第二次“绿色革命”并不是在一片坦途中前进,而是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使印度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始终徘徊在农业市场的开放与农民利益的保护之间。这就使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产生了实际上不同于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实施条件,也就是国内农业市场的自由化和农业贸易的国际化,使政府对农业部门的调控能力相对下降。

绿色革命”中“革命”这个词代表着要打破之前存在的状况,暗示了转变是很快的,但是它更谨慎的来说,就是找出不同于传统农业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会使农村变得更好,尽管还有很多的限制。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实质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它的主要特点是既依靠市场作用,又使农业发展回归到政府计划和指导之下,通过制定和实施高效的农业发展战略开创出农业发展的新道路,使农业成果惠及所有农民。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农业发展计划》和《国家粮食安全计划》。

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农业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引进和创新先进技术,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和农村农业技术队伍,使他们可以直接和快速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鼓励科研院所和大学探讨印度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例如生物遗传工程、高效无毒的农药、新品种的引进与改良等。第二,改善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改良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提供农具和机械设备,帮助贫困的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投资建立农村学校(Farm School)和农业田野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大公司和企业向农村投资。同时,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销售机制,取消僵化的限制,打通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渠道。此举旨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商机。此外,政府要求以公平有利的价格结清农民应得的款项,使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得到较高的回报率,并在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时对农民提供足够的进口保护,继续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的条款。第四,缩小农民的贫富差距,促进农业发展能够惠及所有农民。改善农村信贷保险,为小农提供优惠的贷款,使农作物利率降低到4%。并且,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必须建立风险基金,为农民提供资金援助。另外,印度政府还颁布了最低工资法和农业工人综合保护法,保护农民的利益。第五,加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使印度的计划生育、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同步发展的阶段。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印度的农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投资显著增加。农业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04—2005年的2.56%增加到2009—2010年的2.97%。[11]但与此同时,第二次“绿色革命”并不是在一片坦途中前进,而是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使印度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始终徘徊在农业市场的开放与农民利益的保护之间。这也成为印度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农业发展战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印度农业市场化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国内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另一个是国内农业市场与国际农业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使印度第二次“绿色革命”产生了实际上不同于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实施条件,也就是国内农业市场的自由化和农业贸易的国际化,使政府对农业部门的调控能力相对下降。同时,印度大力鼓励投资和技术引进的政策,使许多跨国粮食巨头进入印度的农业市场。虽然这些跨国粮食巨头为印度的农业发展带来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但是他们不仅逐步控制了印度农业市场,也在损害着印度农民的利益。其中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争议。

长期以来,跨国粮食巨头与世界粮价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他们操控世界粮食价格的定价权,推行转基因作物,垄断世界农业贸易市场。20世纪90年代印度农业市场进一步开放,他们的触角也深入进来,推销转基因作物成为其占领印度农业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转基因作物的实际产量和这些跨国公司吹嘘的产量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印度许多农民投入了大量金钱后却没有得到公司所说的回报,从而大量破产。例如国际粮食巨头孟山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印度布局销售转基因种子,并声称转基因作物非常适合小农户耕种。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购买了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再加上许多农民实际上是从私人机构进行贷款,一旦收成欠佳则无力偿还。而这些私人贷款机构大都和这些跨国粮食巨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的贷款商人竟然是孟山都的经销商。

另外,顶级跨国公司和农业商业化主导的转基因公司仅仅是为了既得利益,但由于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单一种植和生物多样性的毁灭,它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生物武器。[12]印度的农业产业化就配合了这种“生物武器”。尽管产业化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产业化的农业却推动了单一种植。由于单一种植满足了对生产的集中控制和集中分配,使得单一种植和公司垄断得以相互强化。[13]当跨国粮食公司对转基因专利的垄断与越来越明显的单一化种植相联系后,就达到渗透和掌控印度的农业发展进程,以获得垄断利润的目的。

但为什么转基因作物能够在印度大行其道,而印度政府的农业发展措施却无法趋利避害呢?首先,印度政府一直承受着来自生物技术公司和跨国粮食巨头的巨大压力。这些公司和集团有足够的财政资源去获取政治支持,减少政策阻力。同时,通过技术宣传影响人们的思维,对政府构成压力。其次,许多印度农业的科学家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成为转基因公司控制的工具。正如一位印度人士所分析的:“在过去三十年中,科学的突破没有展现什么,转基因作物将保证科学生计。”[14]最后,2003年,印度通过了《生物技术多样性法案》。该法案除对有关人类基因的生物技术成果不授予专利权外,对一般转基因动植物给予专利保护。也就是说,一旦某基因成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的“专利”,那么针对此基因的开发都要经过专利所有者的授权。大公司手中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大笔资金,很有可能抢注基因专利,掠夺甚至垄断印度基因资源。这就为跨国粮食巨头们垄断和合法地推行转基因作物提供了支持。很多科学家认为,随着世界从转基因作物对人的健康环境危害中醒来,印度很快变成了新技术的垃圾厂。

实际上,这样的结果也和WTO框架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有很大关系。在这一协议的支持下,跨国粮食巨头实际上垄断了转基因技术的专利,而在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技术实际上是他们农业发展的命脉。因此印度在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时候也面临着专利权的挑战。印度即使想要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专利权的问题,不能贸然采取措施,公然违反国际条约,损害本国形象,影响长远发展。这实际上是印度政府的一个两难选择。选择农民利益就会影响到国际契约,选择遵从契约就会损害农民利益。印度的做法可能更倾向于在这二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以期能够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不太激怒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问题的根本矛盾迟早会爆发,印度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应对爆发之后的选择和冲突。(www.daowen.com)

印度如果采取保护本国农业的措施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大旗下,以及WTO的框架下,印度的农业保护主义必然与外国公司的专利权产生冲突。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印度长期以来对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持有异议,但是印度又是该组织的成员,承受着来自国际规范的压力。从2005年开始,700多项食品、农业化学和生物技术部门的专利被认证。重要的是,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政府第一次在这些部门认可生产专利,从2005年1月到2008年8月,271项专利通过认可,而其中70%是来自外国公司和个人的。[15]同时,印度担心大量跨国公司拥有的专利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成本,从而危害印度粮食安全,但是印度又不能违反贸易规则。有学者研究指出,印度政府有必要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框架下采取灵活性的政策去保护食品部门和农民的权利,否则正如孟山都的例子一样,印度的农业前途将可能不在自己手中。

实际上,印度一直坚持在农业市场开放的基础上,积极保护自身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和农业发达国家博弈中努力捍卫自身的权益。印度实施的贸易自由化改革,尤其是进口贸易自由化,并非意味着允许所有的农产品自由进口。从表面上来看,印度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程度在不断下降,但是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保证粮食安全,印度政府利用了相应的进口贸易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关税配额、进口关税和进口垄断。[16]通过这些工具,印度为本国农业筑起了保护壁垒,但这也受到发达国家的批评。

印度政府在新一轮的多哈回合谈判中主张,发达国家必须首先履行其应该承担的义务,即率先削减对农产品的高额补贴,只有这样才能谈发展中国家义务的承担问题。印度政府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做法,有效地维护了印度的国家利益,并为印度企业提供了更加平等、自由的国际贸易环境。[17]印度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在保护机制方面始终无法与美国达成协议,主要就是为了在谈判中尽可能保护本国农业,对美国提出的农业开放的要求,保持谨慎态度。

除了开放和保护问题而引起的挑战外,第二次“绿色革命”还面临着新能源发展的诱惑,以及印度的农业发展条件的局限性和社会问题的挑战。在新能源产业的诱惑方面,随着2001年反恐战争的爆发,由于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以及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家能源民族主义的抬头,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飙升。受此影响,美国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并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计划。在美国的带动下,全世界开始兴起发展生物能源的热潮,印度也开始关注生物能源的发展。印度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由于印度的石油储量并不丰富,为了保障能源安全,2005年8月,印度总统卡拉姆在纪念印度独立59周年时发表讲话,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能源安全,到2030年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18]为此,印度在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大力倡导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由于生物燃料主要来自农业,而印度作为农业大国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印度对开发生物燃料有很大的兴趣,在2008年还制定了《国家生物燃料政策》。印度政府也启动了生物燃料方面的国家任务目标,即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在混合燃料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19]但是美国的实践已经证明,发展生物能源会消耗大量的农业资源。在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中,大部分人口仍然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如果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印度的粮食用地会被大量挤占,粮食会供需失衡。

印度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还会使很多的大农场主为了追逐利益而大量生产用于生物燃料的农作物。一项关于麻疯树栽培作为在马哈拉施特邦就业保证计划园林项目的一部分的研究显示,补贴政策只有利于大的农场主。[20]由于农业用地的不足和占用大量的土地来满足生物燃料所需原料种植的需要,生物燃料作物成为对粮食生产和森林的一种威胁。如果生物燃料的产业利润越来越大,很难保证一些农场主不用粮食作为生产资源。

印度的农业发展也受限于它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特殊情况。印度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再加上农业面临着自然灾害的侵袭,使一些边远的乡村农业发展水平落后。例如,2009年印度许多地方遭遇了80年一遇的严重灾害,当地粮食歉收,商人操纵市场,粮价暴涨,许多穷人生活困难。同时,印度农村的种姓、种族冲突也经常影响印度的农业生产,像历史上的纳萨尔巴里运动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印度农业新战略目标的实现,干扰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发展进程。

因此印度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从一开始就不是在一帆风顺中前进,对印度来说,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而对印度农业的发展同样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