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究创业的真谛

深究创业的真谛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之后,让我们跳出来,再一次以更完整的角度来看待创业这件事情。这或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正价值所在。第1篇小结这一篇,我们聊了“创业”这件事。共同回顾一下主要内容:1.关于什么是创业,我们的理解是:广义的“创业”,是一种选择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态度;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一家企业,这也是本书主要讨论的内容。

深究创业的真谛

在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之后,让我们跳出来,再一次以更完整的角度来看待创业这件事情。

西方有“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那么,如果完全从满足私利的角度出发,创业能够成功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没有谁能够孤立地存在,在创业这条路上,应当追求的不是对抗性运动中那样的零和博弈[2],而是要尽可能让自己与更多的人形成共赢。

亚当·斯密[3]在《国富论》里提出“看不见的手”:每个人追求的是个人的安乐与利益,而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会有看不见的手去促进整个社会更好更持续地发展。

但同样是亚当·斯密,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里又讲述了另一个观点:人们要有同理心,要学会利他。

同一个人在其两部著作里似乎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但实质上,亚当·斯密的观点并不矛盾,我们不能片面、孤立地理解追求个人安乐与个人利益,如果把视野放得更长远一些,便会发现,只有以同理心去解决更多人的问题,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支持,让自己走得更远,获得更大的回报。

这个观点并不新鲜,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也有这样的论述:“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提炼一下主要思想,先贤们都在讲的是这样一条规律:人们可以通过先解决别人的问题,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回报。

环境的角度看,在分工越细化的社会中,在人与人联系越紧密的社会中,这条规律就越有效。而今天,我们恰恰处在一个分工空前细致、人与人的联系空前紧密的时代。所以,在创业前,去认真思考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吧,这不会吃亏的。

通过老子与亚当·斯密的表达,我们可以找到创业最合适的心态:

通过创业,解决他人的问题。

通过解决他人问题,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回馈社会。

通过对社会的回馈,进一步成就自我。

在有了上面的理解之后,我们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谈谈什么是“创业”。

专题1-1

创业是什么?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的事情,创业是要与整个社会发生联系、发生交互的事情。

1.对于个人来讲,创业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我们选择创业,也即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态度。如果你拥有创业者心态,那么无须财务自由,无须鲜花掌声,创业本身就是快乐而充实的,创业本身就是答案。

2.对于社会来讲,创业就是创造就业(www.daowen.com)

曾经与一位留日归国的创业者交流,他为创业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创业就是创造就业”。这也许与日本文化和日本的企业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我听后仍很有感触。

创业者不仅是在实现个人的价值,更是通过创业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为更多的人创造发展空间。

3.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创业是历史使命

再往大一点讲,创业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在案例1-2中说到的那位创业朋友,如果他守着别墅,什么都不做,要比努力做事赚的钱更多,看似荒诞,然而这不是孤例,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会发现,在不做事比做事有更多回报的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会被扭曲,人们都开始相信,勤劳做事的人颗粒无收,坐等机会的人却盆满钵满,于是每一个体在独立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便都倾向于不去做实事,这样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的人,需要更多的创业者去创造中华民族的梦想。这或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1篇小结

这一篇,我们聊了“创业”这件事。

共同回顾一下主要内容:

1.关于什么是创业,我们的理解是:广义的“创业”,是一种选择不走寻常路的人生态度;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一家企业,这也是本书主要讨论的内容。

2.在创业之前,应当想清楚,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创业,创业动机,为了赚钱可以有,为了自由可以有,但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动机,一定是因为创业这件事本身。

3.创业是一种非理性选择,选择创业,要做好迎接风险的准备。

4.创业成功需要学会利他。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的事情,创业是要与整个社会发生联系、发生交互的事情,对于个人及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业,我们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发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当然,再多的篇幅也无法把创业真正说透,创业的滋味总需要在实践中去亲身体会。

那么,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2]零和博弈:在特定的竞争条件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比如在类似足球这种对抗性运动中,抛开外界其他因素,只说竞争中的两支队伍,一方赢,就意味着另一方输。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会想尽办法去“损人”以“利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

[3]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苏格兰人,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有《道德情操论》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等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