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货币政策对融资的影响分析

国内货币政策对融资的影响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此外,报告清晰地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广东省为应对国内国际货币政策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冲击,提出了应对措施:第一,引导相关风险投资资金投入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加大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

2007年至2016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各国央行先后均开启新一轮宽松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由于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已明显下降,发达国家被迫重启QE等非常规货币工具,由数量型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驱动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大幅扩张,用主权加杠杆来换取经济及金融或局部区域的去杠杆。这一期间,中国整体杠杆率偏低,通过加大财政刺激,同时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并举的货币政策加杠杆刺激经济回升。

随着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的持续回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逐步退出的格局,各国央行开始新一轮的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而中国此时恰逢经济内外需结构变化倒逼货币政策转型,以及金融微观面快速发展形成风险传染共同作用下的货币金融环境现状,导致中国同时面临经济金融去杠杆和货币政策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9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保持宏观调控定力,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作为,保持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保持平稳;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结构继续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此外,报告清晰地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3](www.daowen.com)

从银保监会角度来看信贷政策的变化,在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新闻公告中,银监会要求“引导银行业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修复我国经济失衡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由此可见,社会融资“入表”、银行信贷将成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主要渠道,而表外融资、影子银行融资将受到明显的抑制。

但是,货币市场利率上行,是否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上,加剧实体经济“融资贵、融资难”的情况,周小川坦言[4],在这些年,这个现象还是始终存在的。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比例实际上每年都在上升。对于现在中国的情况,周小川介绍道:“在人民币企业贷款60多万亿这么一个盘子下,已经实现了贷款余额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三分天下,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这与以前的情况很不同,以前是大型企业占一半以上,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的比例比较小一些。大概从2010年左右开始,贷款新增量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基本是三分之一,但是余额还有很大的差距。到去年,大、中、小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三分之一。”周小川认为,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业自己也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要更多地面向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因此,融资难的问题会逐渐有所缓解。

广东省为应对国内国际货币政策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冲击,提出了应对措施:第一,引导相关风险投资资金投入民营科技企业,特别是加大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第二,培育和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把担保机构纳入国家和省内相关法律范围之内管理,并享受有关扶持和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