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战略的选择:关键性探讨

发展战略的选择:关键性探讨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SWOT分析,根据产业现状、发展目标和战略管理等理论,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表7-6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1.SO战略产业集聚战略。因此,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产业集聚战略于民营科技产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新技术是民营科技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

发展战略的选择:关键性探讨

通过SWOT分析,根据产业现状、发展目标和战略管理等理论,针对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弥补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会规避外部威胁,得出SO战略(包括产业集聚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ST战略(包括产品和服务发展战略和规模化战略)、WO战略(包括产业转型和升级战略、国际化战略)和WT战略(包括品牌战略和产业改革战略),如表7-6所示。

表7-6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发展战略

1.SO战略

(1)产业集聚战略。

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在一定地理区域集中的相关产业可以降低行业在该区域内的合作成本;有利于技术扩散、知识溢出,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分工细化使得生产链上下游的厂商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企业之间可迅速分享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产业集群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科研服务机构及其他公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加快广州科学城(北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快科研、标准化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步伐,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到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因此,根据产业集聚理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产业集聚战略于民营科技产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民营科技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民营科技产业的发展,广东省需要加快并重点建设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引进民营科技企业,让其成为这些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主力。科技园区中的企业可共享资源并进行产业分工和合作,利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避免短期行为,产值等数量指标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需要被考虑;第二,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导致资源浪费;第三,建设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集聚提供服务;第四,必须建立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管理制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广东省专业镇的集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广东佛山南海区为例,南海利用原有的专业镇基础,通过合并和重新规划来扩大区域资源的整合力度,走“园镇合一”或者“基地镇合一”的发展道路,提升产业的聚集效应,引进更多上下游企业,形成具南海特色的LED照明产业链。如狮山镇的南海经济开发区,拥有与LED产业相关的汽车配件、照明灯饰、平板显示背光等上下游产业,这些产业逐渐形成企业集聚效应。例如光电照明行业形成了以雪莱特光电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南海经济开发区集聚了以中山大学佛山研究院南海半导体照明工程产学研中试基地为代表的一流LED研发机构,为该产业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持。南海经济开发区必将引领以LED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截至2018年底,中山市有LED照明成品企业8160多家,成为中国最大的LED封装基地之一,并形成以“一区四镇”(即火炬开发区和古镇镇、横栏镇、小榄镇、板芙镇)为核心发展区的具有相当规模的LED产业集群。2014—2018年,中山市LED产业规模由386.80亿元增长到703亿元,年均增速14.88%,为中山整体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37]

(2)技术创新战略。

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规模小、创新资源不足,缺乏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往往缺乏创新能力与动机,难以实施自主创新。在当今环境背景下,集群内与大型企业和竞争企业等的协同创新、借助于产学研、互联网+众创平台及科技中介平台实施的协同创新、集群外部与政府和各类协会机构的协同创新这三类模式已成为中小企业通过获取外部创新资源弥补自身创新不足制约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平台创新应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38]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需要立足于科技,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之路。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把握关键技术,赢得技术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摆脱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技术创新战略对于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非常重要。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帮助。

民营科技企业与技术的联系很紧密,但技术的种类很多,包括新兴技术和高技术:新兴技术,即尚未完全商业化的,且目前被限制在某些使用领域之中,但未来的应用领域相当宽广的技术;高技术,即高难度的或是精密复杂的技术[39]。高新技术是民营科技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心。技术创新战略有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40]。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需要根据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创新环境情况进行选择,应形成企业内外部创新环境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41]。因此,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适用且经济的外部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谋求持续发展。

①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某一领域中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企业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它需要以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并最终实现科技成果实用化、商品化,这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自主创新的成功。要实行自主创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人才、设备和研发资金投入等,这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却又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追求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自主创新,政府应给予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以一定的帮助。首先,建立创新基地,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其次,提供政策优惠,特别是在资金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另外,还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推动自主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企业自身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而政府也要为其提供外在帮助,如推进广东省各部门和科学研究院的合作,以科技项目为引导抓好创新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民营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从而为民营科技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②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具有投入少、风险小、效果好的特点,对成长期的民营科技企业尤其适用。模仿创新应从引进购买开始,这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是最常见也是最有价值的,但不少企业陷入了引进技术—技术落后—再引进技术的恶性循环。同时企业不能因为引进技术或设备而让企业承担过大的债务风险。但模仿创新并非长久之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市场容量开始萎缩,而由于技术扩散,产品的产量和竞争却在增多,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原有产品急需更新,否则面临淘汰,此时,产品功能和工艺的模仿创新空间不大,如仍采用模仿创新,会使企业陷入危机。

③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一般有两种形式:纵向合作创新和横向合作创新[42]

纵向合作创新是指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由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联系密切,存在依存关系,在技术、信息的供求方面有着互补性,因此,如果彼此之间能合作,将造就多赢的局面。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产业链纽带,打破企业自身的界限,资源共享,积极合作,共同创新。这对于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横向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这种合作创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即灵活而不必固定化,如以项目推进创新、合办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委托研发、以技术资本入股投资、以契约的形式结成永久性的合作伙伴等。政府应从政策法规上提供支持。

民营科技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走由吸收引进创新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道路,通过合作创新,加强与高校、研发机构和其他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最终形成稳固终端市场,立足高端市场的局面。根据“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广东省民营科技型企业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仅有5家企业,营收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仅有2家,而营收在100亿5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2家[43]。针对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弱等特点,模仿创新在将来一段时期内是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形式。但需要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造,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

对于民营科技中小企业而言,合作创新战略是民营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合作创新能降低各个参与者的物质基础条件和开发能力要求,集合大家的力量完成具有较高难度同时是高价值的技术开发项目,十分符合创新能力普遍薄弱的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合作创新会凝聚更多的力量,会激发出更大的创新能量。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集中使用,资源互补,取长补短,以个体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技术创新战略需要以自主创新为目标。通过模仿创新达到资本、技术、市场的积累,并以合作创新为途径,企业最终才能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2.ST战略

(1)产品和服务发展战略。

在外部环境的威胁下,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质量为本。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既有外忧——外国企业的进入,也有内忧——国内其他企业的威胁,民营科技企业要先站稳脚步,拥有立足之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尤为重要,这是基石。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完善服务创优质、顾客满意为目标,为未来的发展铺路。质量,是产品永恒的属性,未来的成功属于质量领先者;质量管理,不仅是制造业的范畴,更是任何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法则。

②致力于创新。

民营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创新,正因为创新,使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潜在的强大生命力;正因为创新,使民营科技企业在进入市场时具有技术优势,减少进入障碍;正因为创新,才有机会使民营科技企业在与市场上的参与者进行竞争而不落败;时代呼唤创新,政府大力倡导创新并给予帮助,这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起步更高。

(2)规模化战略。

规模小是民营科技产业的制约因素,也是导致其融资障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广东省的民营科技产业并不缺乏做大做强的条件,规模化战略是必然实施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现在的华为服务全球40%的人口,2018年销售收入7212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25.1%。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26个5G商用合同,10 000多个5G基站已发往世界各地;全球160多个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11家,选择华为作为其数字化转型的伙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2亿台,PC业务和IoT(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态也取得可喜的突破。”[44]华为已经成功跻身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商。由于华为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它的发展前景和荣誉不断壮大。

如华为发展顺利的民营科技企业确实不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化战略不能急进,可以以“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

对于开发区和工业园,也可以以“重点建设”的方式进行,集中资源打造知名的开发区和工业园,以此为基点,辐射周围。(www.daowen.com)

但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不能盲目地规模化发展,规模化战略的前提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管理方式和制度能支撑其规模化发展,避免“规模之殇”,应从“丰田质量门”的经验中得到警示,不能只顾规模,忽略质量,忽略产品召回等管理制度,最终受到挫败。

3.WO战略

(1)产业转型和升级战略。

产业布局理论的视角出发,产业结构的布局、水平、高度化的层次以及发展趋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选择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尽早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战略。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该利用新型工业化的这个机遇,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往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即上游产业应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以高科技为主;中游产业如加工制造则应从事附加值高的环节,走出“U形曲线”的底端;下游产业则应重视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科技服务产业。

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充分展现优化与集成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并且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来打造新兴产业

“互联网+”突出了产业融合带来的创新优势。在此背景下,企业可以适应和满足客户需要,创造出客户接受、市场认同的产品或服务,企业的创新进行得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增大销量,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领先将提供巨大的竞争优势。为践行“中国制造2025”,发展广东省民营经济的智能制造,“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是最佳组合。广东省民营经济务必使互联网成为服务于强大的制造业的工具。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战略的实施还应该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和《广东省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出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任务被明确写入三大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必须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位置,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广东省专利授权量冲进全国前列,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专利授权量荣获全国首位。“十三五”时期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不断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加速升级新兴消费需求,持续拓展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前途光明的战略机遇之路。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抓住外在机遇,顺应时代发展,增强竞争力。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新契机。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的重要内容[45]。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合作重点,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当中,把握开放新机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2)国际化战略。

广东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依赖比较优势与低成本资源要素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外向经济带动的发展道路。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广东省政府重点开展促进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加快对外产业投资步伐,推动能源合作发展,拓展金融业务合作,拥抱开放新机遇,力图将广东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46]。在推动广东省的国际化进程中,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在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基础上,邓宁(Dunning)等提出了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IDP)。其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①中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②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利,净外国投资额逐渐增长;③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④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47]

2015年,广东省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2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中方实际投资额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全年对外实际投资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迅速,同比增长达到44.7%。2016年广东省新增中方协议投资282.8亿美元,下降5.7%;中方实际投资229.6亿美元,增长94.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升温,达8.3亿美元,增长65.3%,占比4.0%。2014—2016年,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势头十足,经历了快速发展后,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到2017年,广东省中方协议投资122.4亿美元、实际投资117.7亿美元,分别下降56.7%、48.7%;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实际投资2.9亿美元,下降64.5%,占比3.4%,主要投向柬埔寨、印度、马来西亚、老挝和越南等国家,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遏制[48]

在对外投资方面,广东省政府应当推动广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能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的投资方式,学会发挥优势、主动出击,民营科技产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国际化竞争。一方面,借鉴华为、中兴、格力、美的等企业成功地开拓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经验,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有条件的广东企业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坚决“走出去”,尽早开拓潜力十足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掌握先发优势,也利于转移省内过剩产能,缓解资源压力。另一方面,以设立机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在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高地直接投资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广东大型民营科技企业应当利用这种合适的方式勇敢地“走出去”,利用当地的技术溢出、人力资源和高端市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及品牌影响力等核心竞争力,争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对发达国家企业的赶超,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力,进军发达国家巨大的市场。

此外,“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省与东盟经贸合作面临新机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盟地区一直是广东对外开放的传统区域和特殊优势所在。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并落地推行,催生形成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地方政府而言,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地方政府推进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加积极良好的国际环境,而且也进一步提升在中央授权下的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的地方外交参与度,深度重塑了地方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地缘政治经济功能,更加活跃了地方对外开放的“深拓版图”,为地方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力、新活力。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积极变化,为广东省在新形势下深化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国际经贸合作、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49]

因此,广东省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应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措施。促进重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东省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向沿线国家,构筑连通内外、便捷高效的海陆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世界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交通航运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枢纽;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建设一批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扩大自沿线国家的进口,利用广交会、高交会等平台推进经贸合作,建设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金融业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省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到沿线国家投资发展,也要吸引沿线国家金融机构来粤设立机构,支持在沿线国家投资的广东企业与当地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发展。

(3)三资融合战略。

资金是民营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资金匮乏往往会制约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利用较为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政府推广“三资融合”建设模式,提出以民营科技园区为载体,推动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金融机构在民营科技园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和“科技银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度。鼓励各地设立园区信用贷款风险补贴资金,用于对园区内企业的信用评级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及试点银行的风险补贴,对单个企业和银行的补贴实行年度总额控制,可对各类金融机构实施业务增量补贴。引导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到民营科技园区内设立办事机构,鼓励民营科技园区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形式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4.WT战略

(1)品牌战略。

著名战略管理家穆尔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企业要考虑总的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广东的民营科技产业发展至今,其位置不应处于低附加值阶段,需要提高自身的附加值,而品牌战略正是达到此效果的方法之一。

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商标有效注册量252.5万件,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其中获得原工商总局认定与保护的驰名商标总量达753件,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50]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一个品牌应能产生一定的联想度,如提到家电,人们就想到美的集团和格兰仕公司。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应实施品牌战略,使产品真正成为“质、价、牌”都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质检总局对中国名牌的评选办法也进行了调整,中国名牌产品重新洗牌的日子渐渐逼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2005年公布的493个中国名牌产品,于2010年9月有效期满;2006年公布的556个中国名牌产品,于2011年9月有效期满;2007年公布的856个中国名牌产品,于2012年9月有效期满,之后企业不得在产品及其包装[51]、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继续使用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2017年是商标品牌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年份。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并将《广东省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列入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任务中。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品牌战略除了要在中国打出知名度外,也需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品牌,如华为和美的;另一种是产业集聚品牌,指的是利用产业集聚效应而形成的品牌。在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要能打造出产业集聚品牌,主要依赖专业镇。由于资源禀赋和地域的限制,广东省早已形成了许多专业镇,其特色产业可以是旅游、家电和物流。由于新兴产业的出现,广东省已经提出发展专业镇新兴产业的目标,而这些新兴产业的主体之一是民营科技企业,因此,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应利用专业镇的独有优势,发展产业集聚品牌,走出广东,走向世界。

(2)产业改革战略。

根据产业发展理论可知,产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要经历变革,否则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新兴产业需要不断地改革。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面对着种种劣势和外在威胁,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修身”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民营科技产业要时刻保持良好状态,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时机,从而健康快速地发展。因此,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需要实施产业改革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因此,根据约束理论可知,信息技术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

信息化建设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产业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互相分享资源,使彼此的联系更加快捷和紧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若要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胜利,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②管理规范化。规范化管理不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更加强调的是系统思考、员工参与、体系完整和制度健全等。“系统思考”指管理过程中始终考虑整体统一到局部的联系,用发展的思维思考;“员工参与”则是指管理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一位员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都参与到管理中,获取他们的支持与认可;“体系完整”则是指管理过程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和规划,包含企业的技术路线图、人力资源规划等;“制度健全”则是指企业应建立一系列规范的管理规则,包括培训制度、薪酬制度、激励机制等管理制度[52]

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同样需要制度化和标准化,不过它更加侧重于为产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能力并可进行自动修复的机能。具体而言,是使产业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可以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有效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而当产业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进行修复愈合,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它是个具有生命力的组织制度,使其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在内因或者外因导致产业发生创伤和病变后,能够自动产生抗体抵御病菌、自动愈合并恢复健康。

(3)知识产权战略。

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其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并逐渐成为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但是较多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本企业的科研成果研究出来后,选择先做成果鉴定、发表论文、公开成果,忽视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丧失了新颖性,失去了申请专利的最佳时机。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不仅没有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规定,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管理缺陷,加上科技人才法律意识较差,不少科技人员在流动过程中,把原企业的核心技术作为抬高自己身价的砝码给了新企业,最终导致了科技成果的流失。因此,民营科技企业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造、使用、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方面,必须与产业特点及企业规模相互协调。同时民营科技企业应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属于本企业的科技成果,尽快申报专利,并与企业技术人员签订技术保密协议,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避免企业知识产权非正常流失。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最终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来实施,利用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加大人才培训与教育的投入力度,增设知识产权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完善人才储备的工作;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