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当地的创新环境及所提供的创新服务,包括当地的信息化程度、技术市场发育程度和创新服务机构,比如开发区、工业园、专业镇、人才和融资中介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等。
2.技术障碍
(1)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差。
截至2017年底,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66.81万件;当年专利申请量为25.48万件,同比增长37.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18万件,同比增长28.4%;当年获得专利授权14.2万件,同比增长3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41万件,同比增长18.5%[17]。
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总体来说与其他发达省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在创立初期重视技术引进,但轻视技术的消化吸收。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步入成长期后,这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越发缺乏。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民营科技企业大部分的技术支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等硬技术的引进。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2016年广东省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51.92%,比上年增长0.87个百分点;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12.51%,比上年增长2.2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对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投入不足,导致企业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18]。实际上,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把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的自觉行为活动当中,作为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当把创新能力作为市场竞争的取胜之本。据2018年《南方都市报》对广东省民营企业创新环境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虽认为研发、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关键,但受制于研发投入成本高等因素,受访企业每年投入到研发当中的比例为该企业年销售额的3%8%,研发时间为3个月至3年不等。[19]
(2)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创新机制。
投资大、风险较高的技术创新项目对于很多处于初期或成长期、资金匮乏的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因为项目失败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仍然以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远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创新机制。
3.大企业少、品牌弱、融资障碍大
截至2018年,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拥有2.7万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广东省上榜企业数量共计60家,虽然有68.3%为科技型企业,但与江苏和浙江两省相比,广东省上榜的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企业规模来看,上榜的科技型企业中,营收超千亿元的只有5家企业,营收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仅有2家,营收在100亿5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2家。这反映了当前广东民营科技企呈现“大型龙头企业少,中型企业多”的发展格局[20]。
此外,虽说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从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转向品牌运营,但由于为民企和国企提供的环境不够平等、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大部分民营企业有自主品牌的也以二三线的品牌较多,一线品牌较少,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品牌更少。例如制造业多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相对比较缺乏,处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中低端,即使生产规模庞大,但赚取的加工费普遍偏低,企业平均利润也较低。大企业数量少、知名品牌少始终制约着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并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外部融资障碍大,进一步阻碍其发展壮大。
4.管理落后
(1)滞后的管理观念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众多生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对科技型企业而言。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许多民营科技企业缺乏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和激励措施。(www.daowen.com)
(2)组织结构缺陷。
组织运作的目的就是完成既定组织目标。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其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特征,而在社会性和人文性方面比较欠缺,几乎没有企业文化建设。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人数的不断增加,管理活动的日益繁多,这种简单的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组织运作的要求。此时,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调整就显得相当必要而且重要了。截至2017年,在广东省381.51万家私营企业中,356.23万家为有限责任公司、1.94万家为股份有限公司,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的93.9%,私营企业通过改进经营管理模式、调整组织结构等方式,逐步向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完善。[21]
(3)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企业管理的缺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不乏一些掌握核心知识的人员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把原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泄露出去,导致知识产权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忽视采取防范措施,导致知识产权流失。
(4)忽视培训与激励体系建设。
部分企业仅把人力资源当作生产运作过程中的一种投入要素,注重的是人才资源的产出价值,仅仅把对员工的培育看作是确保企业正常运作的一种方法。部分企业忽视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缺少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体系,企业员工没有自我发展规划,离职率偏高。以培训体系较为完善的IBM公司为例,IBM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对象设置、培训方式选择和员工培训需求的满足上都较为完善,例如,培训课程不光针对内部员工,还面向合作伙伴、客户以及经理管理层。IBM公司为了满足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设置了CD课程、网络学院和虚拟课堂协作学习三种培训形式。此外,IBM公司在培训项目种类设置上也兼顾了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兴趣爱好,设置了个人发展链、自助餐式培训和长板凳计划[22]。在广东省的民营企业中,腾讯、华为这类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培训开发体系,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对此重视不足。从人力资源的激励理论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型员工成为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这些员工的激励需求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其对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较弱,仅仅依靠物质刺激难以调动这些员工的积极性。知识型员工会更加看重职业发展和成就感,自觉或不自觉地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企业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提供员工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才能使员工与企业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提高组织绩效。
(5)企业文化建设迟缓。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有力途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使命的体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5.缺乏人才储备
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广东省有一些民营企业很少对外招聘人才,即家庭式民营企业,其人力资源的补充经常凭借亲戚、朋友关系的内部循环。2018年5月广东省政协的相关调研报告显示,人才短缺是制约民营科技企业现实技术创新的一大因素,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多受制于人。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经常缺人”“员工能力与职位不符”“员工流失率高”的现象,缺乏一定量的人才储备。此外,产学研合作渠道畅通与否对民营企业人才储备与创新能力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调研中,19.2%的受访企业认为当前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存在障碍。产学研合作渠道不畅,企业在研发中大多依赖自身的研发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一旦离开企业,就会导致缺乏人才储备的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市场开拓活动,企业羸弱的市场开拓能力影响其健康发展。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园区和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队伍也不稳定,这都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3]
6.产业附加值低
广东省民营企业虽然总产值大,但是除深圳的华为和中兴外,产业的附加值整体水平较低,处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低端,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比,企业平均研发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皆因广东的比较优势主要仍是制造环节,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形成制造成本和生产管理的比较优势参与市场的竞争,但这未免难以形成持续的优势,缺乏可持续性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