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民营科技园与双转移园区建设的联动作用

广东民营科技园与双转移园区建设的联动作用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决广东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和落实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责任,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新格局。截至2019年4月,广东省已有民营科技园14个,但这14个民营科技园并没有覆盖全省,从地区分布看,珠三角地区7个、东翼地区3个、西翼地区2个、山区2个。“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为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境况下解决土地资源压力突出的问题提供了契机。

广东民营科技园与双转移园区建设的联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把握了地域上的优势,抓住了对外开放的主线,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在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前茅,成为全国第一大经济大省,并成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中心”。然而,广东省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难题。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和短板。此外,广东还存在着环境、土地资源压力日渐加剧,人口素质结构欠合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广东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和落实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责任,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新格局。这一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是明确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区域功能,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明确不同的发展定位,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支持,最终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18]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是“十三五”期间广东省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要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发展“一核一带一区”需要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2019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2019〕28号,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广东省高新区发展问题给出了指导意见,并为广东高新区的发展树立了目标[19]。《意见》分别对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高新区发展明确了分类指导方向。《意见》指出,各级财政要加大对高新区的科技投入力度,设立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地方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新区的投入,推动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2010—2012年省财政专项安排资金5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1亿元,2011年、2012年各安排2亿元,主要用于推动高新区研发与引进产业高端项目、孵化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加速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半导体照明和新型平板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其目标是,到2022年,高新区综合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高新区营业收入超6万亿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比例超50%;项目投资强度及单位面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劳动生产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8万元/人以上;万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超90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17吨标准煤。到2030年,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枢纽和中坚力量。

在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上,需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通粤港澳三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聚焦能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现代农业领域,以珠三角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地市为网络布局建设第三批省实验室,加快构建跨境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培育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内生动力[20]。对于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建设,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提出政府工作的重点将放在生态保护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通过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让生态发展区的群众能共享和“一核一带一区”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服务水平。

同广东众多的工业、科技园区相比,广东民营科技园起步较迟,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比较多。广东省的民营科技园很多是在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民营科技园管理办法》(2002年5月)以后才批准成立的,有些民营科技园虽然成立较早(如广州民科园1993年即作为广州高新区的组成部分成立),但长期找不到发展方向,园区土地闲置,建设没有进展,还有的民营科技园由于多种原因中途夭折(如南海民科园等)。截至2019年4月,广东省已有民营科技园14个,但这14个民营科技园并没有覆盖全省,从地区分布看,珠三角地区7个(广州、深圳佛山、中山、肇庆各1个、江门2个)、东翼地区3个、西翼地区2个、山区2个。从这14个民营科技园中的管理模式看,13个由政府主导,深圳天安民营科技园则是由企业管理。这14个民营科技园发展也很不平衡,其中一些走上正轨,对当地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仍有相当大一批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上讲经济规模都不大。若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发展的载体,这14个民营科技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可知,人均GDP达500010 000美元时,是现代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21],而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广东在2014年人均GDP已达到63 452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 330美元。自工业化后期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逐渐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它们通过转型升级得以优化,经过“腾笼换鸟”,已将部分传统产业有序地转出发达地区,转入欠发达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同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引进高新产业。在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力地吸引投资者,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行。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为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境况下解决土地资源压力突出的问题提供了契机。例如,深圳土地资源日益匮乏,中低端制造业转移。根据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抽样调查数据,深圳企业主要向粤东地区转移,其中有56.9%选择去粤东,13.8%选择去粤北,只有2.9%选择去粤西。从广东省整体来看,深圳“东进”与广东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这不仅为深圳的高端产业谋得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对口帮扶经济落后地区,其中深圳对口帮扶汕尾便是最好的例子。从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12市的效果来看,深汕特别合作区最优。

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说是一块“深圳经济飞地”,即不同行政地区打破地域管辖限制,“飞出地”把产业项目部署到行政上相互独立的“飞入地”内,通过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如今,这个工业园区已成经济高地,振兴粤西北已基本成势。(www.daowen.com)

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为珠三角地区的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粤东西北这样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的工业发展以及集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还对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带动一大批企业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增加技术投入费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准备,赢得了更广泛的市场。

2008年5月,广东省实现了“双转移”战略的布局与落实,这一举措有效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相关产业转移,并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劳动力转移与产业转移相结合,促进了人口素质结构的优化。2017年9月,广东省共有87家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含有关县区依托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项目,简称产业集聚地)[22],截至2018年6月,广东省已有90家省产业转移工业园[23]。在“双转移”政策的引导下,珠三角通过产业转移,获得了更多空间去吸引更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落户。“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使产业空间布局得以优化。加快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截至2018年底,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1 048.50亿元、6652.12亿元、7450.88亿元和5874.45亿元,占全省的80.2%、6.6%、7.4%和5.8%。珠三角地区增长6.9%,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3%、5.4%和4.1%,增速分别低于广东省平均0.5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2014—2018年,四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1.7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珠三角经济运行较为平稳,东翼西北回落幅度较为明显[24]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多个粤东粤西粤北城市保持较快增速,其中汕尾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超过全省增速的0.4个百分点,阳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45元,同比增长8.7%,高于城镇0.4个百分点[25]。事实证明,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牵引之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逐步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

通过产业转移,环境质量总体趋稳,地级市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空气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10月,广州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正式拉开广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下面简称“创森”)的大幕;2014年9月,惠州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加快了广东省“创森”步伐;2018年10月,深圳、中山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统计,2018年珠三角9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787公顷,占全省6.8%,珠三角地区建设区绿化覆盖率45.95%,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1.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2平方米[26]。至此,珠三角9市全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珠三角地区形成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的雏形,预计2020年建成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7]

“双转移”战略的策略实施后,基于珠江三角洲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广东部分欠发达地区,而这部分地区的劳动力经过技能培训后成为高素质的劳动力,又可以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广东省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政策实施力度。2016年12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全省加工贸易双转移项目对接大会并指出,推动珠三角加工贸易向粤东西北梯度转移,是广东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珠三角加工贸易向粤东西北“双转移”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转移“降成本”。大会集中宣传粤东西北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超过400家商协会和企业到场对接洽谈。达成对口帮扶协议、投资考察协议和意向投资协议共计37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9.8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