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加需要创新。创新研究始于技术创新,用以探究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创新理论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现代创新理论奠定了基石。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通过增加一种或几种新要素,并将现有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重新组合,将它们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形成新的组合[11]。他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并指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离开创新就不可能有所发展。
1.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广受重视。在此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日益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国家创新系统内在的结构和机理,通常从实体和制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本书从概念界定和内在结构两个方面对现有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
首先是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界定方面。克利斯·弗里曼(Chris Freeman)是最早提出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学者。1987年,他在对日本经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国家对推动技术创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将技术创新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形成国家创新系统,才能很好地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跨越[12]。他对技术创新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体制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将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界定为:从组成上而言,它是由相关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组成的机构网络,该机构网络的活动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激发新技术的产生,加快新技术的扩散,增加新技术的引入和进行新技术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3]。伦德瓦尔(Lundvall)则是从国家创新的微观组成着眼,他认为国家创新系统首先应满足创新系统的组成条件;其次,它是以国家为界限,其组成包括一个国家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和相互关系,这些生产要素和关系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有用的新知识的产生,加快有用的新知识的扩散,促使有用的新知识更快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从本质上看,国家创新系统具有社会性、动态性的特点,其核心行为是互动性的学习,系统中的各要素在相互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强化[14]。爱德奎斯(Edquist)等学者的观点与此类似,只是进一步将新的有用的知识界定为科技知识[15]。尼奥斯(Niosi)等学者通过研究把国家创新系统的含义界定为一个互动的系统,包含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大学、政府代理、个人企业和公共企业(大型或小型)等要素,这些部门和机构相互合作,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规模生产的成功转化,该互动系统还包含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持和保护的交易、法律等支持体系[16]。巴特尔和巴维特(Patel&Pavitt)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种集群,这个集群包括国家制度、竞争力和激励结构三种要素,这些要素对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方向和速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7](www.daowen.com)
其次,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方面。弗里曼在对日本创新体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二是独特的产业结构,三是企业研究与开发,四是教育和培训等相关活动。[18]伦德瓦尔对国家创新系统要素的研究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说明。广义而言,“国家创新系统包括所有能影响学习、研究、创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从狭义来看,“国家创新系统包括大学、研究开发部门等与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的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19]。纳尔逊(Nelson)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创新系统[20]。他通过比较分析了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自主技术创新制度体系,指出资本主义创新系统在制度上的复杂程度大大超过预期,它们不仅包含各种制度、技术行为要素,还包含致力于研究公共技术知识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中负责基金和规划之类的部门[21]。巴特尔和巴维特认为作为国家创新系统要素之一的国家制度,其主要组成为企业(尤其是对创新产业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公共和私有部门、提供基础研究和相关培训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推进技术进步的金融、政府等部门。曾国屏和李正风认为国家创新系统主要由国家环境和状态空间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以两者结合形成的创新空间为主体,其中状态空间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的部门组成[22]。
2.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方面经济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区域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许多学者对区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顺其自然的发展结果。例如,奥马(Ohmae)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个国家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从经济角度上理解,国家经济体的界限不明显,逐渐被区域经济体取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23]。库克(Cooke)等结合对欧洲国家的研究,也认为虽然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一体化的趋势,但是关键性的发展联系还是集中于区域范围内[24]。克鲁格曼(Krugman)也认为区域发展作为关键要素,制约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所具有的竞争力水平,此外,他还特别提出区域治理系统的有效实施也能够促进组织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25]。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研究已经由线性创新模型发展到今天的非线性网络化模型,同时引入了创新系统。区域经济结合创新系统的研究,再加上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参考,形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区域创新理论进行研究。库克等人以发展经济学为基础,从创新、系统、区域三个角度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界定,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区域创新系统是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时它的出现为实际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提供理论支持,也是区域内各企业竞争与合作开发新技术的政策支撑。中国也有很多学者投入到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之中[26]。例如,王缉慈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大背景下,区域创新网络中诸如企业、大学、政府等各个结点根据各自在合作中的分工相结合而形成的[27],换言之,区域创新系统就是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企业、大学、政府、研究机构间建立的基础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获得成功的前提,关系着区域创新系统的成功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