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9年为止,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浪潮中,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比如人工智能、5G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领域等,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关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关乎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成为世界各国抢夺的战略制高点[42]

近些年来,有很多学者对高科技产业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发表了文献,这些文献既包括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政策及体制的研究,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也包括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

1.国内外高科技产业政策及体制研究

多数学者对美国产业政策的演变与推进发展进行研究后,都将美国的高技术产业政策概括为“市场选择,政府推动”。也就是说,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体,资本的逐利性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在寻找新的高利润行业时具有敏锐的嗅觉,成就了诸如IBM、微软等知名企业。美国政府通过企业自我发现具有前景的行业,风险投资机构选择企业进行投资,政府再对“市场选择”的企业进行扶持。美国在政策上通过为企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依托大学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鼓励风险投资,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财力保障,保证创新企业快速收回成本并展开新一轮的创新活动[43][44]

日本政府是选择性产业政策的早期倡导者与实践者,也是世界公认的实施产业政策卓有成效的国家。二战后,日本实施经济赶超战略,广泛使用选择性产业政策,成功地赶上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东亚奇迹”。(www.daowen.com)

中国的产业政策总体来看是比较复杂的,但更多的是借鉴了日本的产业政策。1987年中国从日本引入产业政策,随后积极借鉴日、韩等国家的经验,制定并实施了以选择性产业政策为主体、以功能性政策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改变了以往以计划管理为主的政策格局[45]。从实施效果看,中国特色的产业政策对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提升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6]

2.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问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发展转移,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壮大和崛起,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走上了以高科技产业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之路。比如印度,该国的高技术产业成长速度非常快,其产业发展重点突出,新兴高科技产业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以印度代表性的软件产业为例,根据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软件业总收入达到298亿美元,以超过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软件出口方面的就业人数达120万人,BPM软件服务外包占全球外包市场的37%[47]。据2018年12月17日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截至2018年底,印度软件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为14.1%,在不包括日本的亚太地区市场份额是12.6%,预计2017—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14.4%。由此可见其高科技产业全球份额不断扩大,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航空航天原子能、微电子和计算机、生物工程、光电子和通信工程海洋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了像北大方正、清华同方、华为、中兴、海尔等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8个。国家高新区成为引领发展的有生力量[48]。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经济的拉动增长,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到2019年为止,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存在着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向先进国家学习和借鉴经验和技术,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国高科技产业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足[49]。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大量进口,容易产生对进口贸易方的技术依赖。由于一些技术的隐性程度较高,不易模仿且通过可逆技术也很难获取,这类技术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当这类产品发生故障时,外资生产商基于技术外溢和垄断利润等因素的考虑,通常不愿意提供维修方案而是提供完整全新的产品。这类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技术的不足,但长期进口很容易引起产业的“低端锁定”,从而削弱自身对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2018年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和“2019年美国对华为禁令事件”也进一步说明了虽然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受制于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二,粗放的投入发展模式,全国范围内创新资源统筹分配机制的不完善和创新要素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际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创新效率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总体创新效率有待提升[50]。第三,民族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竞争力弱。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发展,消费者更容易且更有能力购买进口产品,对民族品牌形成了冲击。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民族品牌由于自身竞争力尚且不足,在外来品牌的冲击下很容易失去公信力。以疫苗为例,由于国内疫苗研制水平有限,民众更愿意接种进口疫苗,这显然是对民族品牌缺乏信心的表现,对国内疫苗研制的技术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第四,高新技术人才的流失。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选择将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设立在中国,这些外资企业凭借已有的品牌形象、优越的薪资水平和一系列本土化人才战略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优质人才。例如,微软亚洲研究院等采用高薪聘请或与高校联合的方式雇佣优秀高校毕业生,对国内企业的人才招聘造成竞争压力。人才是企业和国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重要载体。高新技术人才向外资企业的流失加大了本土企业的用人和留人成本,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从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