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制造2025研究综述及展望

中国制造2025研究综述及展望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传忠、杨志坤提出“中国制造2025”应该借鉴德国“工业4.0”的基本做法是:第一,将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德国“工业4.0”主要是聚焦在制造业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而“中国制造2025”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同时重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中国制造2025研究综述及展望

李金华比较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认为二者背景、框架、优先发展领域、行动目标和路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并提出应该借鉴德国“工业4.0”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中国国情来配套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细则、相关原则、指导方针;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设计中国未来制造业新的商业模式,建设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德国企业具备的竞争力,不是来自于“工业4.0”,而是其长期以来稳步发展、持续创新改进的结果[30]。“工业4.0”只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种,不是全部,解决不了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的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等难点问题。课题组提出的对策是,一是完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机制。二是强化“人才第一”观念。三是通过财政贴息、加速折旧、事后奖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投资技术改造提升,高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标准国际化方面有更大突破,在国际产能合作和对外援建中附带“中国标准”。

杜传忠、杨志坤提出“中国制造2025”应该借鉴德国“工业4.0”的基本做法是:第一,将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第二,基于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视角,重构中国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第三,充分发挥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作用,构建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第四,同时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第五,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工业制造业标准统一。第六,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31]

刘光富、严荣爱、陈晓莉认为中国有必要在工业发达区域和行业企业进行“工业4.0”发展的先行先试,带动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其次,利用中国的体制优势,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推进“工业4.0”在中国的发展[32]。(www.daowen.com)

李燕、王忠宏提出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四个主要对策:一是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以客户为中心,深入挖掘个性化需求,开展广泛的生产外包、研发合作协同,完善“服务化制造”商业模式。二是根据先进和适用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加快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实施“机器换人”,推进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三是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设备和产品,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支持政策,促进技术研发和应用,攻克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新材料关键技术的难关。四是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同地区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和应用[33]

王莉研究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异同后,赞成“德国制造”受益于科技创新体系、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及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的观点,提出了“抓紧战略机遇、发挥制度优势、优化政策环境、突出创新驱动,实现中国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转变”的建议[34]

归纳总结中国研究机构对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观点,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相同点是:重视“创新驱动”和“互联网+”,即依靠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占领竞争制高点,同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将互联网思维扩展到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建立起可定制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生产和服务体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德国“工业4.0”主要是聚焦在制造业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而“中国制造2025”是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不仅提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径,同时重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