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高原的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云南高原的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特色优质农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茶叶、花卉、咖啡、核桃、野生菌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普洱茶、小粒咖啡、云岭牛、鲜切花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1 农业优质资源低效利用现象突出

云南省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较好。气候方面,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资源方面,我省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宝库”“生物资源基因库”“香料之乡”著称,拥有全国60%的高等植物和59%的脊椎动物种类,淡水鱼类资源占全国的42.2%。生态方面,我省森林覆盖率达5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大部分区域植被良好,污染较少,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是生产无公害、有机、优质、生态特色农产品的重要基地。但是,这些优质资源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高效利用,生产出的农产品大多只作为一般性、差别性较小的农产品出售,产值和效益较低。2015年,全省干茶总产量3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15亿元,但平均每公斤茶叶仅31.94元,每亩产值仅2090元,大多数茶叶经初制所(厂)、小规模精制厂简单加工后低价出售,并未反映出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2.2 特色农产品未能实现优质化、品牌化、高效化

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4张名片,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全省“三品”有效认证累计达728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59个,组织了云南名米、名猪、名牛、名羊、名鸡、名鱼的评选认定,促进云南特色优质农产品提质增效,云南名牌农产品累计424个。但与相对发达的省区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山东、江苏等外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一年的产值达几百亿元,而我省目前较好的农产品品牌一年的产值却只有几个亿。还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没有标准、没有品牌,混同于一般性农产品中销售,均价偏低,导致产值不高,效益不明显。

2.3 特色优质农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www.daowen.com)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茶叶、花卉、咖啡核桃、野生菌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以普洱茶、小粒咖啡、云岭牛、鲜切花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由于研究和开发能力有限,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没有技术和市场的话语权。以“云花”为例,我省鲜切花产业已连续20余年保持全国第一,但新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发展极不相称,截至2015年,累计选育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仅一百多个,月季、康乃馨、百合、洋桔梗、非洲菊几乎都是国外品种,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石斛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省是中国石斛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也是最适宜石斛生长的区域,但由于本地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不足,石斛的价格控制在外省几个大型药业公司的手中,云南种植区和农户完全没有话语权,成为外省企业的石斛原料输出地。这种在核心技术上的缺乏和对市场开拓开发意识的不足,直接导致云南特色优质农产品体现不出优质—优价—高效的良性发展模式。

2.4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仍未完成

近年来,以云烟、云茶、云花、云菜、云果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成为做强我省农业的关键。由于加工和销售流通能力不足,很多特色农产品还停留在销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应有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2015年,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60户,共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对产业的带动力不足。全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尚未完成,经销商和经纪人才缺乏,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还没有破除,流通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流通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产销脱节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加工和营销环节成为制约我省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一、二、三产业远未实现有机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