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议:加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建议:加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产业优化、价值链延伸,以实现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满足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速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要基于特色农业的区域性、相对性、优势性、外向性、群体性的基本特征来规划发展,采取市场培育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与广大农户生产者参与并举,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具有高原特色农业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及园区经济。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旅游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发展。

4.1 完善高原特色农产品结构优化特色农业产业

云南的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在结构调整方面有所开展,但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力度不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升级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数量、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这就要求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以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以加强云南的农业科技和技术推广工作,在不同区域内开发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形成批量生产和规模经济,提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延伸特色农业产业价值链,以改变目前仅作为原材料供应者的尴尬身份,向精深加工转化,考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结合,扶持相应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景区。通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产业优化、价值链延伸,以实现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满足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种模式,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潜力的、能形成地方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农业行业和产品。本着农业结构要优、农产品质量要好、竞争力要强、农民收入要增加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传统的烟、糖、茶、胶等优势产品,培植新兴的林果、蔬菜、花卉、药材等优势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打造龙头企业。比如:云南烟草集团作为传统特色优势企业自不必说,而云南白药集团却是植根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然地理条件所提供的药材质量好、产量多、用途广的可靠保障基础上,走向世界的云南新兴优势产业——药材业的代表。

4.2 进一步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把农户与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同时,相应的农业企业也解决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问题,让农业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产业,达到增值增效的目的。农村家庭经营不仅适合分散经营,也同样适合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因地制宜,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农业和农业人口比重逐步下降的情况下,稳定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积极性,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云南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须注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农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利用国家政策下的西部大开发、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云南地方发展战略下的润滇工程、森林云南工程、特困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等大工程、大项目,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加强农业区划,突出自身特色,大力创办和培育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特别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同时,支持基层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的发展,使其成为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大区域内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外来资金、企业入滇,大力发展类似昆明市石林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特色农业园区经济。(www.daowen.com)

4.3 创新机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而当下,云南的广大农村起点低,在农业生产劳动中,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生产要素仍占很大的比重,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贡献率不高,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及科技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依然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以及城市人群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农业,或到农村进行创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培训队伍,使广大农民能高效率获得有用的农业技能;要有一支农业产业化市场开拓与经营的队伍,用最适宜的方式集中起来推向市场;要有一支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科技成果开发队伍,能结合本地及不同产品的产业化实际,将农业产业化建立于可靠的技术系统支撑之上。要逐步调整,改善农业科技队伍的结构,使之合理;要加快高等农业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途径;要加快农业科技、农业推广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此外,应注重研究特色农业发展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找出鼓励其他农业生产者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例如:云南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云冠冰糖橙,市场认知度较高,是由原“烟草大王”——禇时健承包果园种植的云南地方传统水果冰糖橙。禇橙每年上市时不出云南省就销售一空,让周边很多农户看到了希望,2012年更是与电商合作开拓更多的销售区域,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果园由玉溪市新平县发展到丽江市永胜县,种植面积超过4000余亩,有效带动了果农的脱贫致富。

4.3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产业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网络化、实用化、快速化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化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可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另外,农业信息化还有利于农业产业升级,市场体系的培育等。加快云南农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于加快信息产业基础的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实验基地建设,应用和推广农业专家的决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乡村建设平台,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营销,及时了解市场的供求状况,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升农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