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预算控制的设计及实施方案

全面预算控制的设计及实施方案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预算编制控制设计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②预算编制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市场环境、企业实际等相脱离;预算编制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预算编制工具和熟练程度、全面预算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全面预算编制时间,并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

全面预算控制的设计及实施方案

(一)预算编制控制设计

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

①预算编制以财务部门为主,业务部门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管理责、权、利不匹配;预算编制范围和项目不全面,各个预算之间缺乏整合,可能导致全面预算难以形成。

②预算编制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市场环境、企业实际等相脱离;预算编制基础数据不足,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准确率降低。

③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横向、纵向信息沟通不畅,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④预算编制方法选择不当,或强调采用单一的方法,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⑤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不完整、不合理、不科学,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在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⑥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可能导致预算准确性不高,或影响预算的执行。

为了防范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全面性控制。第一,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第二,将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等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等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②编制依据和基础控制。第一,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并依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经营目标和计划,作为制定预算目标的首要依据,确保预算编制真正成为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的年度具体行动方案;第二,深入开展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调研和预测,包括对企业预算期内客户需求、同行业发展等市场环境的调研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等社会环境的调研,确保预算编制以市场预测为依据,与市场、社会环境相适应;第三,深入分析企业上一期间的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企业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确保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实际;第四,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基础管理工作,包括历史资料记录、定额制定与管理、标准化工作、会计核算等,确保预算编制以可靠、翔实、完整的基础数据为依据。

③编制程序控制。企业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年度全面预算。其基本步骤及其控制为:第一,建立系统的指标分解体系,并在与各预算责任中心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分解下达初步预算目标;第二,各预算责任中心按照下达的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认真测算并提出本责任中心的预算草案,逐级汇总上报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第三,预算管理工作机构进行充分协调、沟通,审查平衡预算草案;第四,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在综合平衡基础上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企业发展全局角度提出进一步调整、修改的建议,形成企业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第五,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

④编制方法控制。企业应当本着遵循经济活动规律,充分考虑符合企业自身经济业务特点、基础数据管理水平、生产经营周期和管理需要的原则,选择或综合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预算。

⑤预算目标及指标体系设计控制。第一,企业应按照“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第二,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体现在预算指标体系中;第三,将企业产、供、销、投融资等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内容都纳入预算指标体系;第四,将预算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价指标协调一致;第五,按照各责任中心在工作性质、权责范围、业务活动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设计不同或各有侧重的预算指标体系。

⑥预算编制时间控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预算编制工具和熟练程度、全面预算开展的深度和广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全面预算编制时间,并应当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完成全面预算草案的编制工作。

(二)预算审批控制设计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全面预算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够、执行不力,或可能因出现重大差错、舞弊而导致损失。

为了防范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企业全面预算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报经审议批准。

(三)预算下达控制设计

预算下达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全面预算下达不力,可能导致预算执行或考核无据可查。

企业应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是:企业全面预算经审议批准后应及时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

(四)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控制设计

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存在的主要风险是:

①预算指标分解不够详细、具体,可能导致企业的某些岗位和环节缺乏预算执行和控制依据;

②预算指标分解与业绩考核体系不匹配,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

③预算责任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可能导致预算责任无法落实,预算缺乏强制性与严肃性;

④预算责任与执行单位或个人的控制能力不匹配,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为了制约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企业全面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在横向方面,将预算指标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寻找影响预算目标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控制;在纵向方面,将各项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最终的岗位和个人,明确责任部门和最终责任人;在时间上,将年度预算指标分解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

②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对照已确定的责任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可以通过签订预算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各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责任。

③分解预算指标和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应当遵循定量化、全局性、可控性原则。即:预算指标的分解要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考核;预算指标的分解要有利于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实现;赋予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预算指标应当是通过该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以其责权范围为限,对预算指标负责。

(五)预算执行控制设计

预算执行控制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www.daowen.com)

①缺乏严格的预算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可能导致预算执行随意;

②预算审批权限及程序混乱,可能导致越权审批、重复审批,降低预算执行效率和严肃性;

③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可能导致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④缺乏健全有效的预算反馈和报告体系,可能导致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反馈和沟通,预算差异得不到及时分析,预算监控难以发挥作用。

为了防范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加强资金收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资金收入,严格控制资金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防范支付风险。

②严格资金支付业务的审批控制,及时制止不符合预算目标的经济行为,确保各项业务和活动都在授权的范围内运行。企业应当就涉及资金支付的预算内事项、超预算事项、预算外事项建立规范的授权批准制度和程序,避免越权审批、违规审批、重复审批现象的出现。对于预算内非常规或金额较大的事项,应经过较高的授权批准层(如总经理)审批。对于超预算或预算外事项,应当实行严格、特殊的审批程序,一般须报经总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审批;金额较大的,还应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预算执行单位提出超预算或预算外资金支付申请,应当提供有关发生超预算或预算外支付的原因、依据、金额测算等资料。

③建立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企业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研究与开发、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安全环保、资产购置与维护等各项业务和事项均符合预算要求;对于涉及生产过程和成本费用的,还应严格执行相关计划、定额、定率标准。

④建立重大预算项目特别关注制度。对于工程项目、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预算项目,企业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实行严格监控。对于重大的关键性预算指标,也要密切跟踪、检查。

⑤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机制,科学选择预警指标,合理确定预警范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应当推进和实施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控制和监控预算执行,提高预警与应对水平。

⑥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反馈和报告制度,确保预算执行信息传输及时、畅通、有效。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及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

(六)预算分析控制设计

预算分析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①预算分析不正确、不科学、不及时,可能削弱预算执行控制的效果,也可能导致预算考评不客观、不公平;

②对预算差异原因的解决措施不得力,可能导致预算分析形同虚设。

为了制约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②企业应当加强对预算分析流程和方法的控制,确保预算分析结果准确、合理。预算分析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析对象、收集资料、确定差异及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及反馈报告等环节。企业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

③企业应当采取恰当的措施处理预算执行偏差。企业应针对造成预算差异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内部执行导致的预算差异,应分清责任归属,与预算考评和奖惩挂钩,并将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改进措施的实际执行效果纳入业绩考核;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预算差异,应分析该变化是否长期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并作为下期预算编制的影响因素。

(七)预算调整控制设计

预算调整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预算调整依据不充分、方案不合理、审批程序不严格,可能导致预算调整随意、频繁,预算失去严肃性和“硬约束”。

为了制约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明确预算调整条件。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政策或不可抗拒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发生重大差异确需调整预算的,应当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企业应当在有关预算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预算调整的条件。

②强化预算调整原则。第一,预算调整应当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经营目标和现实状况,重点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第二,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客观、合理、可行,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第三,预算调整应当谨慎,调整频率应予以严格控制,年度调整次数应尽量少。

③规范预算调整程序,严格审批。调整预算一般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预算调整理由、调整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调整后预算指标可能对企业预算总目标的影响等内容。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应当对预算执行单位提交的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对年度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议,根据预算调整事项性质或预算调整金额的不同,根据授权进行审批,或提交原预算审批机构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审批预算调整方案时,应当依据预算调整条件,并考虑预算调整原则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预算调整条件的,坚决予以否决;对于预算调整方案欠妥的,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改进方案,并责成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予以修改后再履行审批程序。

(八)预算考核控制设计

预算考核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合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中,预算考核是否合理受到考核主体和对象的界定是否合理、考核指标是否科学、考核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考核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奖惩措施是否公平合理且能够落实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制约上述风险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第一,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各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将预算目标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和奖惩范围,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第二,制定有关预算执行考核的制度或办法,并认真、严格地组织实施。第三,定期组织实施预算考核,预算考核的周期应当与年度预算细分周期相一致,即按照月度、季度实施考评,预算年度结束后,再进行年度总考核。

②合理界定预算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预算考核主体分为两个层次: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预算考核对象为企业内部各级预算责任单位和相关个人。界定预算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上级考核下级原则,即由上级预算责任单位对下级预算责任单位实施考核;第二,逐级考核原则,即由预算执行单位的直接上级对其进行考核,间接上级不能隔级考核间接下级;第三,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相互分离原则,即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考核应由其直接上级部门进行,绝不能自己考核自己。

③科学设计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应把握以下原则:预算考核指标要以各责任中心承担的预算指标为主,同时本着相关性原则,增加一些全局性的预算指标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相关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考核指标应以定量指标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辅之以适当的定性指标;考核指标应当具有可控性、可达到性和明晰性。

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预算考核。第一,考核程序、标准、结果要公开。企业应当将全面预算考核程序、考核标准、奖惩办法、考核结果等及时公开。第二,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预算考核应当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是预算考核的基本依据,应当经本单位负责人签章确认。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时,应当将各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签字上报的预算执行报告和已掌握的动态监控信息进行核对,确认各执行单位预算完成情况。必要时,实行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制度。第三,奖惩措施要公平合理并得以及时落实。预算考核的结果应当与各执行单位以及员工的薪酬、职位等进行挂钩,实施预算奖惩。企业设计预算奖惩方案时,应当以实现全面预算目标为首要原则,同时还应遵循公平合理、奖罚并存的原则。奖惩方案要注意各部门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工作难易程度和技术含量合理确定奖励差距。要奖罚并举,不能只奖不罚,并防止奖惩实施中的人情添加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