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析冻结化市场(FrozenMarket)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解析冻结化市场(FrozenMarket)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冻结化市场,是指国家权力最大化的市场模式,即市场权力缺失或社会选择普遍认同非市场化,完全由国家权力控制经济生活。取消货币和市场,施行按需分配和全民供给制,集体劳动、集体就餐,禁止私有财产,取消家庭制度,夫妇分居劳动。但是,由于国家权力对市场权力的完全替代,导致市场效率缺失引发社会效益的巨大损失。即使单纯考虑这一因素,冻结化市场模式的失败,也是不难理解的。

解析冻结化市场(FrozenMarket)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所谓冻结化市场,是指国家权力最大化的市场模式,即市场权力缺失或社会选择普遍认同非市场化,完全由国家权力控制经济生活。这一市场模式是作为一般性市场模式的对立面出现的,之所以对其给予应有的关注,在于这一模式也能够创造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由于其根本违背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原则与客观规律,并不具有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作为苏联和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中,曾经不同程度地采用这一模式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迫于战争的需要,曾施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种国家权力的最大化措施,有力地控制了俄国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对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正如列宁所看到,它毕竟是超越社会发展现实条件的临时性经济调控措施,并不适用于长期经济发展需要,其后于1921年施行的“新经济政策”,使俄国恢复了经济活力。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权力的强制性、经济决策的果断性和工业化要求资源配置的集约性,却始终成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典型烙印,以至于在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上没有什么。

出于政治利益和制度维系的要求,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渗透,不得不垒起了柏林墙[23],成为社会僵化保守、固步自封的典型事例。文革时期的中国,对市场权力具有天然的敌视,始终强调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绝对控制,以致于出现对农民最基本经济权力的彻底否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是其典型例证。而这一状况的极致,发生于红色高棉时期的柬埔寨,由于执政者波尔布特[24]认为城市是资本主义丑恶的象征,而知识是剥削的罪恶基础,推行退出城市的现代化乡村生产政策,以合作社形式组织生产,取消学校,禁止书籍和印刷品传播,废除邮政电信系统,不再设立医院。取消货币和市场,施行按需分配全民供给制,集体劳动、集体就餐,禁止私有财产,取消家庭制度,夫妇分居劳动。其所臆想的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完全背离了人类生存的现实环境和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彻底背叛,最终使其走向了自己远大理想的反面。(www.daowen.com)

应当看到的是,冻结化市场模式,是出于战争所需要的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在社会生产方式方面,以迅速奠定工业化基础,实现快速经济增长,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就,对帝国主义霸权秩序,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模式具有相对合理性。但是,由于国家权力对市场权力的完全替代,导致市场效率缺失引发社会效益的巨大损失。即使单纯考虑这一因素,冻结化市场模式的失败,也是不难理解的。

这里需要特别辨明的是,部分国内外学者基于各种原因,在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现状表示不满的同时,往往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抱有难以释怀的依恋。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中,以国家权力替代市场权力,直至彻底否定市场权力存在的合理性,与西方学者以市场权力替代国家权力,直至彻底否定国家权力存在的合理性,都是偏执而罔顾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基本规律的,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这一认识对包容性增长的国家权力认识,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