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通常的经济学流派划分的通则,“包容性增长”这一提法的“出生地”及其主旨,属于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但无论是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学术分支,还是就其在科学范式的替代而言,发展经济学因其处于“发达”与“欠发达”不同研究范式的断层而始终处于自身发展的窘境。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工具理性的范式依赖,是发展经济学的致命弱点。它以先来者对后继者的视角,分析落后国家如何赶上先进发达国家,其所依赖的富国与穷国,发达与欠发达国家的“二分法”体系,逐渐暴露出观点创新的路径依赖倾向。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过于偏重增长模式和发展道路选择的研究命题,而从未尝试主流经济学范式本身的突破,一直将自己局限于与主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融合,在主流经济学本身尚且陷入解释力困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学是不可能构建新型理论结构的。正如我们所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阶段,会导致出现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单一概括为发达与欠发达语境之中。难怪有经济学家在历经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纳克斯的人力资本理论以及拿来主义式的社会资本理论等等纷繁复杂的演绎之后,宣布了发展经济学的终结。尽管此类观点有失偏颇,但确实说明一个学术流派如果只是停留于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之内,而一味追求主流经济学学术领域的同质化拓展,是很难持续性发展的。当基于发达国家的资本、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等所有要素全部加入研究范式,仍然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实践路径的时候,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毋庸赘述了。这一认识对包容性增长研究范式的构建,具有警示意义。因为现有的包容性增长理论成果中,已经出现基于纯粹工具理性的分析结论,而这些结论最大的特征,就是单纯突出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单纯突出市场主体的机会公平,而忽视结果正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