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可以看出,西方主流经济学基于工具理性的研究范式,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
首先,就经济世界观而言,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背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基本诉求,即社会正义。而任何社会形态中,社会生产生活的正义原则,是不可罔顾与偏废的。对于这一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具备应有的认识,但正是纯粹工具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使其研究范式严重束缚于市场逻辑之中,最终以市场正义,替代社会正义,以交易成本,替代社会成本,以经济增长的工具分析,替代经济增长的价值评价。这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最本质的缺陷。
其次,就方法论而言,纯粹工具理性将个体形式的“经济人”假设,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将私人产权形式的“稀缺”假设,作为市场经济的目的,以“资源配置”概括社会生产方式,以“自在”秩序,否定社会秩序,试图以此掩盖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商品价值、资本、土地所有权和雇佣劳动的本质性约束。这一约束构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方面规范目的与实证目的的扭曲,其集中体现,就在于日益完备的市场最终却导致“供需均衡”预期与“资源配置”结果的巨大反差。市场周期性出现的失能危机所导致的是社会现实层面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共福祉的两败俱伤。究其实质,“经济人”不是“社会人”,基于工具理性所假设出的自由竞争市场模式,从不具有社会属性。换言之,市场不是社会,更不能替代社会。(www.daowen.com)
最后,就实践性而言,纯粹工具理性将极其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纳入简单、僵化、静态的规范分析范畴,进而将规范分析结论作为实证研究结论。在“经济人”和“资源配置”的双重假说体系之下,推导出罔顾技术条件、知识背景和制度形态的自由竞争经济秩序,最终将资本=市场=社会的恒定式,作为“普世价值”向全世界推广。其直接后果是,纯粹工具理性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演变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文化霸权、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依附体,并且借助这种依附关系,不断拓展自身生存发展的边界。换言之,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已经使纯粹工具理性成为纯粹的工具。
可见,为了回避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现实生活动荡的反差,西方主流经济学最终背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验主义学缘基础,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功利主义、唯心主义的抽象的、静态的、基于纯粹工具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一个琐碎庞杂的工具箱式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将抽象意义的研究结论,作为一般意义的研究法则,努力使西方经济学具有物理学般的科学的属性。但是,自它诞生之日起,除了个案式的经济现象成功分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始终没能超越马歇尔和凯恩斯所构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范式,在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性等方面均存在缺陷,由此陷入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困境,进而呈现出自身“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