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传统经济增长研究范式的纯粹工具理性突破,作为全书的起点,将经济增长的研究命题,纳入社会生产方式的价值理性分析框架,以经济权力及其结构贯穿包容性增长分析研究的始终。在确定意识形态、市场的经济权力和国家的经济权力这三个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维度之后,对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社会正义、经济权力结构、市场权力与国家权力均衡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加以社会价值的评判。试图通过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包容性增长的内容、特征和本质加以概括;对意识形态、市场权力和国家权力均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和实现途径,提供符合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客观规律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包容性增长所要求的经济权力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这一相对于包容性增长实践最为核心的问题,加以明确的概括。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从总体意义上就本书选题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加以概括。笔者从现实背景上,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失败成因进行梳理,在指出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中,所具有的生产动力、公平交易、自由竞争和技术创新等优势的同时,也指出其所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始终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孽宿。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本质,是只重过程,不计后果的增长,国内外诸多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对包容性增长进行了相对意义上广度和深度的有益探索,而这些成果为本书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火花,对包容性增长研究具有启示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的说明,则为全书的主旨奠定了分析研究的基础。
第二章为“关于经济增长与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分析”。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重点围绕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硬核“理性经济人”假设,揭示出19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如何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功利主义、唯心主义的抽象的、静态的、基于纯粹工具理性的研究范式,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一个琐碎庞杂的工具箱式的学科体系。由此陷入了对社会生产生活客观现实的解释力困境,进而使自身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第二节重点围绕其他经济学流派的经济增长观,对包容性增长研究的积极作用和经验教训,以此作为包容性增长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必要性的佐证。第三节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增长观,揭示出马克思社会生产方式理论,以及基于价值理性的“社会人”概括,将原本属于人类主体行为的社会经济活动,回归社会历史发展的环境之中,这就为包容性增长含义、内容和特征,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和范式基础。同时,作为全新意义的经济增长观,包容性增长的实践,应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通过经济权力结构创新,谋求实现路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章为“经济权力结构与包容性增长”。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对经济权力的含义给予解释,明确市场权力与国家权力构成经济权力的主要内容,而这两种权力的集成方式,就是经济权力结构。第二节通过经济权利与经济权力的区别分析,说明私有产权界定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社会利益力量集合的包容性增长的本质性区别。而包容性增长所要求的经济权力结构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市场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均衡,而与此对应的意识形态、市场权力和国家权力,成为包容性增长研究的三个维度。第三节指出经济权力结构决定市场模式的选择。就经济权力而言,一般性市场、冻结化市场和外部性市场,代表不同的经济权力认识以及市场模式的选择。基于市场权力与国家权力均衡的客观要求,外部性市场模式是包容性增长应有的选择。
第四章为“意识形态与包容性增长”。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对意识形态的含义、作用以及意识形态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加以分析,明确自由主义市场正义论是导致传统经济增长弊端的主要原因。第二节对市场正义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加以梳理和思辨,强调社会正义是包容性增长意识形态的思想基础。第三节阐述规避所谓的“普世价值”,捍卫社会正义和超越“道德陷阱”,是包容性增长意识形态再造的基本原则。(www.daowen.com)
第五章为“经济权力结构内卷化及其创新的基本原则”。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分析社会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共同作用机制,而劳动、土地和资本要素的单一最大化,必然导致市场权力与国家权力作用机制失衡,这种失衡导致经济权力结构内卷化,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滞。第二节以“英国病”为例,阐述资本要素最大化导致英国成为为资本逐利本能所驱使的国家,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双重羁绊循环”,最终导致社会危机。这一状况是理解传统经济增长在经济权力结构方面约束性因素的关键所在。第三节对包容性增长所要求的经济权力结构创新的基本原则,从促进社会分工、优化劳动禀赋、经济权利与经济权力的融合以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融合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
第六章为“国际经济权力结构与包容性增长”。本章分为四节。第一节指出自由主义经济学所标榜的所谓自由经济秩序,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工具,正是这一点暴露出其自身的虚伪性和庸俗性,而私有化、市场化和民主化,不过是帝国主义继“领土逻辑”之后,以“资本逻辑”延续霸权的新形式而已。第二节论述大陆法系国家经济学思想对普通法系自由秩序的抗衡,强调国家主义在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秩序中存在的合理性,对德国纳粹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帝国主义本质进行了批判。同时,对国际经济权力结构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约束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三节讨论了外部性市场模式之下,合理竞争秩序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这一秩序在国家权力的作用机制下,得以实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四节剖析了国际经济权力结构下,国家权力机制发挥的基本原则,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公众意志与国家意志的融合两个方面,阐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包容性增长,只能建立在充分认识并有效发挥国家权力职能的基础之上。
第七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包容性增长”。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重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对包容性增长的指导意义,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与包容性增长“以人为本”本质的契合加以论证。第二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历程,进而将中国的包容性增长所要实现的目标予以概括,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载体,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保证,通过劳动禀赋、市场禀赋、自然禀赋和社会禀赋共同驱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时,阐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权力结构。第三节对包容性增长的实现途径加以分析,进而对影响中国经济权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市场调节、企业组织、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和人与自然等加以分析,指出只有在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为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的实现,找到现实途径。而中国经济权力结构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