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值分解及结构变化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值分解及结构变化分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为细致地对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解,本文还采用贸易增加值分解法来测算中国对东盟贸易的增加值构成。表4给出了中国进口自东盟的增加值含量的各部分构成。但是,INDV和TDV之和接近60%,超过最终使用的国内增加值,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保持基本稳定,说明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中间投入品为进一步出口生产所用,而不是用于满足最终需求。

中国与东盟贸易增值分解及结构变化分析

为了更为细致地对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解,本文还采用贸易增加值分解法来测算中国对东盟贸易的增加值构成。与以地域划分和总值统计为特征的传统方法相比,增加值分析方法是以贸易增加值为主要研究对象,能够清楚地追踪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生产环节的国家和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各环节所产生的增加值收益状况。这种分析框架被作为当前研究全球价值链的经典方法,不但有助于了解各国以及各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和收益状况,以及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与深度,也有利于分析各国生产和贸易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客观地评价一个经济体的贸易状况除了要考察参与GVC分工与贸易的收益,还要考察参与GVC的程度,这对于同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东盟国家而言尤其重要。本文用贸易中的国内增加值含量(DV)指标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贸易收益,用国外增加值含量(FV)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参与GVC的程度。

第一,从中国出口东盟的贸易增加值规模来对双边贸易结构进行动态分析。表3显示了2010—2017年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增加值构成。从最后两列可以直观看出,2010—2017年中国出口东盟的国内增加值含量(DV)比重在85%以上,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15年突破了90%,相比而言中国对东盟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含量较低,说明中国向东盟的出口以国内增加值为主。从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的四个组成部分来看,首先,直接作为中间品出口(INDV)的比重最高,一直保持在28%以上;其次是直接作为最终品(FDV)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始终保持在27%以上;再次是加工后作为中间品出口到第三国的国内增加值(TDV)比重,2010年的占比为24.65%,2017年增加到了27.49%;最后,经过加工后作为中间品再回到母国的国内增加值(RDV)占比则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INDV和TDV两项之和(作为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比重)超过55%且大于FDV,可见在中国向东盟的出口中中间品出口是国内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东盟国家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发展转口贸易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因此TDV在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中也占有较高的比重。

表3 2010—2017年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增加值构成单位:%

续表(www.daowen.com)

第二,从中国自东盟进口的贸易增加值规模来对双边贸易结构进行动态分析。表4给出了中国进口自东盟的增加值含量的各部分构成。其中,中国进口自东盟的国内增加值(DV)占比超过72%,远远大于进口的国外增加值含量,说明中国自东盟的进口贸易以东盟的国内增加值为主,这与东盟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型产品的实际相符。同时,在进口自东盟的国内增加值构成中,作为直接中间品进口国内增加值(INDV)的比重最大,超过40%,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11年的占比为40.55%,到2017年占比达到44.72%,而通过第三国进口的东盟的中间品国内增加值(TDV)占比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占比18.25%,到2017年占比仅为13.43%。但是,INDV和TDV之和接近60%,超过最终使用的国内增加值(FDV),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保持基本稳定,说明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中间投入品为进一步出口生产所用,而不是用于满足最终需求。

表4 2010—2017年中国进口自东盟的增加值构成单位:%

综合进出口中的各部分增加值比重来看,就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的中间品增加值贸易比重远远大于最终品增加值贸易比重,可见双方中间品贸易是各自国内增加值的主要来源。相比而言,双边进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含量(FV)均保持一个较低的比重,说明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相对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