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日本颁布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主要目标是让国民经济及国民生活得到均衡发展,计划让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实现完全就业,缩小农业与非农业、大企业与小企业、地区之间以及收入阶层之间存在的生活和收入上的差距,大幅度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日本1960年到1970年之间的实际人均工资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增长了65%和84%,此外,实际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也都增加了一倍,新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小林义雄,1985)[70]。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在1970年是11 413亿日元,到了1979年迅速增加了5.7倍,达到76 266亿日元,占一般会计预算支出的比重也由14.4%增加到了19.8%(孙执中,1988)。[71]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具体项目的构成也变化较大,社会福利支出与社会保险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而保健卫生对策支出、生活保护支出和失业对策支出的比率有所减小。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促进下,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的人口比重甚至达到90%。日本的财政支出对其经济恢复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消费支出所起的作用更大。大规模的教育费及健康费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大量科技人才,提高了居民素质,最终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中产阶级人群占社会人口比重超过70%(马晓河,2011)。[72]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中产阶级收入和财富都大幅缩水,中产阶层比重出现下降。2007年,日本中产阶级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51.9%下降到45.6%。[73]日本中产阶层的就业竞争压力和收入下降压力明显上升。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结果显示,到21世纪初,非正式就业占日本总劳动人口的40%,与正式就业人口收入之间的收入差距在30%—45%。[74]2010年,社会整体失业率为5.1%,而15—19岁人群失业率最高为9.8%,其次为20—24岁失业率为9.1%,25—29岁为7.1%,而50—54岁人群的失业率情况仅为3.7%。1994—2013年,日本家庭的平均年薪从664.2万日元减少为528.9万日元。[75]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财政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从扩大规模转变为优化结构,在支出结构上呈现从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转变为民生保障为主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和经济增长放缓对日本中产的冲击。(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