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区间平衡性
对于公共财政在各地区之间的平衡性问题同样专业性较强,调查问卷这一分析方式只能侧重于从被调查者主观认知的角度来看是否平衡,问卷中第11题是直接以被调查者主观感受来判断公共财政支出在各省份、地区之间的平衡程度。
图5.3 公共财政支出的地区平衡性的调查结果
资料来源: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整理
由图5.3可见,被调查者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看法通常呈现出“梭子形”,其中超过六成的人认为公共财政支出在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然而,仅凭被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并不全面,应当结合第9题在对公共财政支出各种满意程度下,根据被调查的所属省份情况来辅助分析地区差异性。由图5.2可见,欠发达省份的被调查者比发达省份感觉所获得的公共财政支出更充分,这似乎不符合常理,原因可能在于发达省份生活成本更高,尽管其获得公共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比欠发达省份更大,但其却更需要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获得水平。并且,欠发达省份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相比地区的工资收入及物价而言,力度是非常大的,例如在西藏、新疆、宁夏等省级行政区。而公众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存在“思维定式”,似乎经济落后就觉得在任何领域都是落后的,有可能在不同省份所获得的公共财政支出绝对数是有差距,但是相对于本省收入水平而言,地区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二) 城乡平衡性
对城乡平衡性的调查分析方法与地区平衡性同理,首先从问卷中第12题中以被调查者主观感受来判断公共财政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平衡程度,结果如图5.4所示。
图5.4 公共财政支出的城乡平衡性的调查结果
资料来源: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整理
从调查结果来看,除去无法比较出城乡差距(选择“说不清”的)的被调查者,城乡平衡性的整体调查结果与地区平衡性相同,但在差距较大、非常大的程度上看,城乡的平衡程度较地区的平衡程度有所缓和。从第9题的结果,结合被调查者的城乡身份来看,城市、县城与镇、乡与村各级对城乡不均衡的感知并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如表5.5)。
表5.5 城乡各级被调查者对自身所获公共财政支出的满意度情况(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整理
上述无规律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村地区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问题的理解度、把握性不强。另外,在农村地区生活成本较低、可供比较的参照对象数量有限,因此对自身获得的公共财政支出更容易感到满足。
(三) 调查结论小结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在地区之间与城乡之间仍有较大程度的不平衡,但欠发达省份的被调查者与农村地区被调查者对自身享受到的公共财政支出更容易感到满足,反而越是发达省份和城市地区的被调查者越是感到自身享受到的公共财政支出不充分。
本章是从调查的角度来分析中等收入群体如何界定问题、公共财政对于“扩中”是否有作用问题,并且哪些具体项目的作用更突出,以及我国公共财政在“扩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上述问题在调查中的结果是: 第一,社会福利水平已成为被调查者判断自己是否是中等收入者的重要依据;第二,被调查者普遍认可公共财政对于“扩中”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第三,从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看,财政支出对“扩中”的作用比财政收入作用更大,其中被认为作用最突出的是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三项,且公众对公共财政支出的需求也同样集中在医疗、教育、社保方面;第四,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仍存在较大的不充分、不平衡状况。
本章的调查分析结论与上一章的理论分析结论相一致,即都认为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扩中”是有正向作用的。其中,主观感受“扩中”作用最突出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教育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在下一章中通过实证分析加以研究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