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央银行与电子支付运营的关系

中央银行与电子支付运营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电子支付的运营,中央银行也做了相应的规范管理。《指引》规范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及接受其电子支付服务的客户。因此,《指引》以调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和规范境内发生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支付业务。同时,《指引》还要求银行建立电子支付业务运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有关法律法规披露电子支付交易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电子支付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危及安全的事项。

对于电子支付的运营,中央银行也做了相应的规范管理。《指引》规范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及接受其电子支付服务的客户。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电子支付分为发生在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银行与其客户间的电子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服务组织与其客户之间的电子支付。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大量的电子支付服务面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和商业企业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一般性支付需求,服务的对象数量众多,支付需求千差万别,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影响广泛。保证这类电子支付系统的独立性和效率,非常重要。这类电子支付参与主体众多,涉及银行、客户、商家、系统开发商、网络运营服务商、认证服务提供机构等,其中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这类电子支付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指引》以调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和规范境内发生的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支付业务。

为维护客户权益,《指引》要求办理电子支付的银行必须公开、充分披露其电子支付业务活动中的基本信息,尤其强调对电子支付业务风险的披露:要求银行明示特定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存在的全部风险,包括该品种的操作风险、未采取的安全措施、无法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漏洞;要求银行明示客户使用特定电子支付交易品种可能产生的风险;要求银行提醒客户妥善保管、妥善使用、妥善授权他人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存取工具。同时,《指引》还要求银行建立电子支付业务运作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有关法律法规披露电子支付交易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电子支付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危及安全的事项。

《指引》要求客户应按照其与发起行的协议规定,发起电子支付指令;要求发起行建立必要的安全程序,对客户身份和电子支付指令进行确认,并形成日志文件等记录;要求银行按照协议规定及时发送、接收和执行电子支付指令,并回复确认。同时还明确了电子支付差错处理中,银行和客户应尽的责任。(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中央银行还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责任,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的准入门槛做了规定:全国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最低注册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区域性的为5 000 万元人民币,本地性的为1 000 万元人民币。通过这一规定可以滤掉一些资本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服务组织,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质量,加强了对客户利益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