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解析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解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析。笔者针对本课题所讨论的问题,较为认同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现代商业社会的繁荣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对受众的理解,是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成功与否的基础。就传达信息这个设计目的而言,视觉传达设计与传播有着脱不开的干系。那么,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解析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在世界上开始流行于1960年,当时在日本东京举行了视觉设计会议,与会者认识到在不断扩大的映像媒体之中,视觉和映像已作为独立的表达手段而存在,由此开始形成一种更能得到充分表现的设计,概言之为“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不仅涵盖了平面设计,还涉及电影电视、网络的新兴传播媒体,他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性的表现设计。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析。笔者针对本课题所讨论的问题,较为认同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设计师是广告信息的发送者,受众是广告信息的接受者。20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的出现,人们生活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也早已超出了其原先的范畴,其涉及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发展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全新设计领域。新视觉传达设计概念的诞生使当代艺术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化,不仅充实了当代艺术设计的实质内涵,也冲破了传统设计门类之间的界限,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从过去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如图5-1所示。

图5-1 视觉传达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演进历程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在1922年由设计师W.A.德威金斯正式提出,20世纪60年代真正兴起并广泛流行。“当时日本东京举行世界设计会议,与会者认识到,在不断扩大的影像媒体中,视觉和影像己作为独立的传达手段而存在,它们与其他传达手段如语言等不同,而是更能得到充分表现的一种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一名称的出现和认知,是随着世界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产生的。而原来的印刷美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种活动和表现内容等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包括映像,即影像等新的信息传达媒体,视觉传达设计便应运而生”。(www.daowen.com)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现代商业社会的繁荣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机械印刷带来了商业招贴画的繁荣,促使视觉传达设计向大众信息传播迈出最重要的一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技术开始应用,带动视觉传达设计加快发展。1946年美国和英国开始播放黑白电视,1951年美国开始正式播放彩色电视,影像技术的革命,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引发了一场新的设计技术革命,在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面貌的基础上,同时也开创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纪元。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不再只满足于通过媒介向社会广大受众发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属性,转而发展为将设计触角更多地关注于新科技、新材料、新手段的应用,探索更富于时代特征的个性化“设计语言”,并由此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设计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视觉传达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设计活动,而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的社会创造活动,它营造的是多元信息形态的视觉新世界”。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审美创造活动,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发布信息,因此,设计形式必须服从于信息内容,即在设计中,着眼点要突出信息及其内涵,信息传达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艺术表现手法。

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在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中,首要条件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必须具备部分相同的信息知识背景,只有这样,受众看到设计作品后的反映与事先预想的结果才能具有“一致性”,传达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设计为人,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对受众的理解,是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播成功与否的基础。随着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先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

就传达信息这个设计目的而言,视觉传达设计与传播有着脱不开的干系。那么,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有双向性。在视觉传达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强调并尊重受众,将受众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是由设计者向受众传播信息这一方向的体现;同时,受众在收到信息后,对信息的反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态度也会反馈给设计者,以便有助于以后设计活动的开展,这是由受众向设计者传播信息这一方向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