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供求平衡关系,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一是人口数量变化;二是反映水稻生产能力的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三是综合性指标的人均大米食用量变化。下面简要分析这些关键指标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1)中国人口变化。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人口数量已经由12.69亿人增加到13.82亿人,期间人口数量增长8.85%,每年按照增加702.17万人的速度不断增长,人口年递增率0.53%。这一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轨迹如图5-13所示。
图5-13 中国总人口变化
(2)大米供给能力变化。中国大米供给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较大程度上可以由反映大米生产能力的水稻(大米)单位面积生产水平这一指标得到综合体现。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单位面积产量(单产)水平由每公顷3.73 吨上升到5.31 吨,期间增长了42.35%,每年平均增长98公斤/公顷,年平均递增率达到2.23%。与中国人口递增率相比,产能提高速度远远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从而使人均生产大米的能力明显提高,大米占有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这一时期中国大米单面积产量水平变化轨迹如图5-14所示。
(www.daowen.com)
图5-14 中国大米生产能力变化
(3)中国大米人均食用量。按人口计算的人均大米需求量,与人口数量和大米生产供给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影响中国大米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人均大米产量经历了下降过程后目前相对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一过程可以用典型的抛物线模拟,其解释程度达到91.74%。中国大米食用量数据变化和模拟轨迹的变化情况如图5-15所示。
图5-15数据轨迹和模拟曲线表明,中国人均食用大米消费量在这一时期的初期是逐年下降的,大致上为2000年度到2006年度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此后在相对低的水平上平缓变动,在2007年度到2016年度间呈现出平行波动状态。整个时期,中国人均食用大米用量为78.56公斤,期间由82.8公斤变为77.9公斤,其中有2个年份在80公斤以上,多数年份在78公斤以下。
图5-15 中国人均大米食用需求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