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需求关系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需求关系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00年度到2016年度长期过程中,中国大米食用量由105.13 百万吨增加到107.65百万吨,增长2.40%,年递增率0.15%,占比由80.06%下降到74.54%,期间最高为2006年度的82.32%。在需求方面,三要素本身变化和互动关系的相互运动,使中国大米需求关系正在经历一个大的变化过程。表5-24中国大米需求关系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图5-12中国大米需求关系变化首先来看国内消费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需求关系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如同总供给有着深刻的变化一样,中国大米需求量与需求关系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中国大米需求市场和大米消费行为的深刻反映。这种变化不仅是量的增减变化,更重要的是需求结构和需求关系的重大变化。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大米总需求在经历紧缩后的下降,然后步入到稳定增长的过程,目前总需求已经超过2.45亿吨。在需求的三大要素方面,虽然总需求能够反映这种趋势和变化形态,但更具自身特色。关于中国大米自2000年度到2016年度时间序列的总需求以及期末库存、国内消费和出口量的变化情况先列表5-22给出,然后分别加以分析。

表5-22 中国大米需求关系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注:数据不等系四舍五入造成。

(1)库存需求。从需求角度看,当期年度的期末库存量被视为需求表现,是需求转变为消费在当期“剩余”的需求和滞后一期的潜在需求能力的表现。2000年度到2016年度,总体来看,中国大米期末库存量从88.83百万吨增加到101.00百万吨,增加趋势和增长态势都十分明显。类似于前面的总供给分析一样,中国大米期末库存需求经历了一个前期下降和后期增长的变化过程,前期在2007年度下降到最低点45.36百万吨,到2016年度达到最高的101.00百万吨的高峰值,中国大米期末库存量长期变化趋势如图5-9所示。

图5-9 中国大米库存需求变化

(2)大米国内消费需求变化。国内大米用量(即消费需求)即国内大米使用量,包括食用、饲用、加工和种子(稻谷折算成大米)等用途,也包括使用过去中的浪费。大米国内使用量是大米总需求的主项,是需求三要素的关键要素,也是大米需求最主要的用途。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国内消费量从131.32 百万吨增加到144.41 百万吨,增长9.97%,年平均递增率0.60%。将这一时期中国大米国内用量拟合成一元二次曲线方程,与年度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97.31%。综观这一时期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国内用量在模拟线上下变动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初期略高,2004—2008年度略低,此后略高,2016年度开始转为偏低状态,其变化轨迹详见图5-10。

图5-10 中国大米国内消费需求变化

在国内消费三项构成中,食用量是主项,也包括一定的饲用量项目,剩余为加工等其他用量。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国内用量及其占比变化详见表5-23。

表5-23 中国大米国内用量关系

续表

(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注:数据不等系四舍五入造成。

在2000年度到2016年度长期过程中,中国大米食用量由105.13 百万吨增加到107.65百万吨,增长2.40%,年递增率0.15%,占比由80.06%下降到74.54%,期间最高为2006年度的82.32%。饲料用量由11.20百万吨变为10.85百万吨,年度平均10.21百万吨,占比由8.53%下降到7.51%,期间最高为2002年度的8.55%,最低为2009年度的7.01%。国内大米其他用量由14.99 万吨上升到25.91 百万吨,增长72.85%,年递增率3.48%,占比由11.41%上升到17.94%,期间最低为2004年度的9.37%,2016年度的17.94%为最高水平。

(3)出口需求。中国大米出口量是大米使用中所表现的一种方式,因此,将出口视为国家的需求。与其他粮食出口相比,尤其是与粗粮(以玉米为主)和小麦等主要谷物相比,大米出口量不大。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出口量从2.41百万吨下降到0.38百万吨,下降幅度84.23%,年平均递增率-10.9%。将这一时期中国大米出口量拟合成一元二次曲线方程,年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74.2%。综观这一时期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在下降过程中由快速转为平缓,目前出口量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变化轨迹详见图5-11。

图5-11 中国大米出口需求变化

(4)大米需求关系调整。在需求(即库存量、国内消费和出口量)方面,三要素本身变化和互动关系的相互运动,使中国大米需求关系正在经历一个大的变化过程。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需求关系变化详见表5-24。

表5-24 中国大米需求关系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注:数据不等系四舍五入造成。

从三要素关系来看,国内消费需求是大米主产国以及大米需求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国内大米消费数量决定了需求总量的主体,其变化决定了总需求变化的基本方向。期末库存量是一国的基础变量也是世界大米需求总体的基础力量,期末库存量的多少,决定了一国内部供给的调剂能力和对外部依赖性的大小。出口量是总需求的必要补充,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也是需求经济性的必要体现。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需求三要素的结构关系如图5-12所示。在图中,左轴是中国大米国内消费量的刻度,右轴是期末库存量和出口量的刻度。该图分别描绘了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总需求三要素变化及其互动关系。

图5-12 中国大米需求关系变化

首先来看国内消费量对总需求的影响。2000年度到2016年度,国内消费量对总需求在期初的贡献率约为59%,此后几乎直线上升,到2005年度达到最高水平72.84%,经历了一个较为典型的由上升到下降的长期变化过程,到2016年度下降到58.75%。综观整个变化过程,中国国内消费对总需求贡献率平均为66.21%,而期间在不同年度间的波动变化仍然较大,年度间波动率在72.84%(2005年度)和58.75%(2016年度)之间变化。

其次,库存量一般与国内消费量构成明显的反向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年度内期末库存量较大,因此,该曲线处在图形的上方,如图5-12右轴的数据所示,中国大米期末库存量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在大部分年份都在30%以上,结合表5-24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度到2016年度,年度期末库存量占比最低是2005年度的26.66%,最高是2016年度的41.09%,17年间平均为33.28%。与国内消费量贡献轨迹相比,当国内消费量贡献率低时,期末库存贡献率高,当国内消费量贡献大时,期末库存量贡献小。目前中国大米期末库存占比在上升通道中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上,2016年度期末库存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表明中国大米库存已经超过22%的合理水平,中国大米库存已经十分充裕。

再次,如图5-12右轴刻度所示,出口量绝对值已经很小,处在图形的最下方,而且对总需求的贡献率不大,表现出相对稳定、低缓的一条变化轨迹。中国大米出口量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大部分年份在0.5%以下,结合表5-24的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中国大米出口量占比最低是2013年度的0.12%和2015年度的0.12%,最高是初期2003年度的1.40%,17年间平均为0.51%。与国内消费量贡献轨迹相比,当国内消费贡献率低时,出口量贡献相对较高,当国内消费贡献大时,出口量贡献较小。实际上,在国内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量与期末库存量共同改变世界大米需求关系。但显而易见,中国大米出口量不断下降,对总需求的贡献越来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