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给关系的转变

供给关系的转变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世界大米期初库存供给变化由图3-2可见,在2001—2002年2个年度期初库存量实际值高于模拟值,2003—2008年连续6个年度低于模拟值,2009年度到2015年度高于模拟值,2016年度开始低于模拟值。可见,世界大米产量年度变化稳定性较差,年度波动较大。表3-14世界大米总供给要素关系及其变化情况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供给关系的转变

总供给方面看,世界大米供给的三要素——期初库存、生产量和进口量,在21世纪都有明显的变化,促使世界大米供给结构相应地发生了较大变化,进而不断地调整着世界大米供给关系。下面先列表给出21世纪以来世界大米总供给数量和供给三要素基础数据(见表3-13)。

表3-13 世界大米供给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注:数据不等系四舍五入造成。

(1)库存供给变化。世界大米年度期初库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大米的供给要素,是一年内最基础的供给要素。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期初库存量由155百万吨下降到中期的92百万吨,然后不断增加,到目前增加到171百万吨,这一变化过程如同一条有最低点的抛物线的变化轨迹,模拟期初库存量的抛物线与年度(逐年的时间变化)的相关性高达83.74%。2000年度到2016年连续时间序列变化过程详见图3-2。

图3-2 世界大米期初库存供给变化

由图3-2可见,在2001—2002年2个年度期初库存量实际值高于模拟值,2003—2008年连续6个年度低于模拟值,2009年度到2015年度高于模拟值,2016年度开始低于模拟值。期间,共有7个年度库存量低于模拟值,2000—2002年度和2009—2015年度连续两个时间段超过模拟植,预计在2016年度之后的几个年度内可能会继续走低。

(2)生产供给变化。在2000—2016年的17 个年度内,大米生产量变化波动较大,2000—2001年2个年度稳定增长后于2002年度下降到这一时期最低水平380.38百万吨,然后连续6年增长到2008年度的457.34百万吨,经过2009年度下降之后连续4个年度增长到2013年度的494.43万吨,到2016年度又有所恢复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96.19百万吨。对这一时期世界大米产量作线性模拟,年度线性相关性达到93.48%(详见图3-3)。

图3-3 世界大米生产供给变化

更具体地看,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产量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年度高于趋势模拟值,在2002—2004年连续3个年度低于模拟值,2005年度开始高于模拟值,但2006年度又低于模拟值,2007年度到2014年度期间均高于模拟值,2015年度和2016年度开始低于模拟值。可见,世界大米产量年度变化稳定性较差,年度波动较大。

(3)进口供给变化。在2000—2016年的17个年度,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米进口量波动较大,总体来看,增加趋势仍然十分明显。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进口量(各国市场年度进口量之和)由24.36 百万吨增加到43.88 百万吨,期间平均增长幅度80.13%,长期趋势大米进口量年均增加80百万吨,年递增率3.75%。世界大米长期进口量变化轨迹如图3-4所示。

如图3-4所示,从世界大米进口轨迹来看,在长时期内,呈现出较为平缓的二次曲线踪迹,拟合的抛物线方程的解释程度达到91.57%。根据趋势曲线判断,这一时期基础进口量为24.53百万吨,年度弹性系数为(0.3888+0.0631x,x 为2000年度到2016年度从1到17的年份数),计算得到2016年度的点弹性为1.2915。从理论上看,目前处在富有弹性的进口量上升时期。(www.daowen.com)

图3-4 世界大米进口供给变化

世界大米进口量的变化,波动性更为突出:从2000年度到2002年度经历了明显的上升过程,然后从2002年度到2007年度为缓慢上升过程,在2008年度和2009年度间进口量下降和恢复性增长,而2010年度和2011年度大幅度增长,经过2012年度缓慢增长后到2014年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目前,已经稳定地上升到40百万吨平台之上,接近45百万吨水平。

(4)世界大米供给关系变化。在供给(即库存量、生产量和进口量)方面,三要素本身变化和互动关系的相互运动,使世界大米供给关系正在经历一个大的变化过程。世界大米总供给要素及其变化比较数据详见表3-14。

从三要素关系来看,生产量是大米主产国以及世界大米供给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产量决定了供给总量的主体,产量的变化决定了总供给变化的基本方向。库存量是一国的基础变量,也是世界大米供给总体的基础力量,期初库存量的多少,决定了一国内部供给的调剂能力和对外部依赖性的大小。进口量是总供给的必要补充,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也是供给经济性的必要体现。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供给三要素的结构关系数据如图3-5所示。在图中,左轴是世界大米产量的刻度,右轴是库存量和进口量的刻度,分别描绘了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总供给三要素变化及其互动关系。

首先,生产量对总供给的影响最大。2000年度到2016年度,生产量对总供给在期初的贡献率约为69%,自2003年度开始到2015年度,经历了一个较为典型的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而2005年度到2008年度贡献率则高达77%以上,近年又回复到期初69%的更低水平,整个过程中生产量对总供给贡献率平均为73.13%。这一时期不同年度间的波动变化也是很大,波动区间为68.97%到77.84%。

其次,库存量一般与生产量构成明显的反向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年度内期初库存量较大,因此,库存量曲线处在图的上方,如右轴所示,世界大米期初库存量在总供给中的比重大部分年份在22%左右,结合表3-14可以看出,在2000年度到2016年度之间,年度期初库存量占比最低是2005年度的16.99%,最高是2000年度的26.82%,17个年度的平均值为21.42%。与生产量贡献轨迹相比,当产量贡献低时,期初库存贡献高,当生产量贡献高时,期初库存量贡献低。目前世界大米期初库存占比在上升通道中处在一个较高水平上,2016年度期初库存量占比已经达到24.07%,表明世界大米库存已经超过长期平均的合理水平,世界大米库存比较充裕。

表3-14 世界大米总供给要素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注:数据不等系四舍五入造成。

再次,如图3-5右轴所示,进口量绝对值较小,处在图形的最下方,而且对总供给的贡献率不大,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一条变化轨迹,但在总供给关系中,却有着总体向上、年度间有一定波动变化的曲线。世界大米进口量在总供给中的比重大部分年份在5%以上,结合表3-14数据可以看出,在2000年度到2016年度之间,年度期间世界大米进口量占比最低是期初2000年度的4.21%,最高是2014年度的6.32%,17个年度间平均为5.45%。与生产量贡献轨迹相比,当产量贡献低时,进口量贡献相对较高,当生产量贡献大时,进口量贡献较小。实际上,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量与期初库存量共同改变供给关系。但显而易见,进口量不断增长,对总供给的贡献有逐步提高的趋势。

图3-5 世界大米供给关系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