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键影响因素的差异

关键影响因素的差异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1世界三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续表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单产水平由2.59吨/公顷提高到3.04吨/公顷,期间有所增长,年平均递增率1.01%。相比,小麦单产水平由2.70吨/公顷增加到3.43吨/公顷,年递增率1.50%。粗粮人均占有量,由142.5公斤提高到180.1公斤,粗粮人均食用量仅由26.4公斤提高到27.6公斤,粗粮非食用比重由81.5%提高到84.7%。

关键影响因素的差异

影响供给或影响需求有很多因素,如上述分析,影响总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供给,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消费,进而,对生产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稻的生产规模和生产率,即水稻生产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能力;对国内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则是人口和人均消费量。对此,下面将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1)水稻生产供给能力提高缓慢。水稻生产供给能力提高,取决于水稻生产规模扩大状况,即水稻种植(或者收获)面积的大小。下面给出世界三大谷物收获面积变化及其比较数据,详见表3-10。

表3-10 世界三大谷物收获面积变化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从水稻生产外在规模来看,水稻生产面积(即收获面积)扩大较为缓慢。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水稻收获面积由153百万公顷提高到163百万公顷,期间略有增长。相比,小麦面积由216百万公顷增加到221百万公顷,而粗粮生产面积由305百万公顷扩大到337百万公顷,从生产面积扩大情况看,粗粮占第一位,水稻第二位,小麦第三位。

在整个谷物生产面积变化过程中,表3-10表明,水稻面积占比一般在22%以上,而小麦面积占比一般为30%~32%,粗粮面积一般为45%~48%,可见,世界谷物生产面积还是以规模扩大为主线,其中粗粮增长最快,小麦次之,水稻生产规模最小。

在另一方面,水稻生产能力与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有关。下面先给出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三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即单位面积产量,简称“单产”)水平变化,以及与谷物平均水平相比的相对生产力水平,有关数据详见表3-11。

表3-11 世界三大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

(www.daowen.com)

续表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稻谷折算成大米)来看,水稻(大米)单产水平提高较为缓慢。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大米单产水平由2.59吨/公顷提高到3.04吨/公顷,期间有所增长,年平均递增率1.01%。相比,小麦单产水平由2.70吨/公顷增加到3.43吨/公顷,年递增率1.50%。而粗粮则由2.86吨/公顷提高到3.97吨/公顷,年递增率2.06%。可见水稻(大米)生产能力提高最为缓慢,其次是小麦,而粗粮生产能力增长最快。

(2)人均食用消费增速放缓。从需求角度看,影响需求的两大要素分别是人口和人均消费能力,而在水稻主产和大米消费国家,人口增长相对较快,但人均大米消费量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0年度到2016年度,世界人均三大谷物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比较数据详见表3-12。

表3-12 世界三大谷物人均占有量与主要用途变化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FAO/AMIS数据库。

从人均占有数量来看,根据各国总人口计算的这一指标表明,从2000年度到2016年度,大米人均占有量由65.1公斤提高到66.8公斤,而人均大米食用量由55.2公斤下降到54.3公斤,相比非直接食用量则由占总量的15.2%提高到18.7%。与此相比,小麦人均占有量由95.7公斤提高到102.0公斤,小麦人均食用量由68.8公斤下降到67.2公斤,小麦其他用途的比重则由28.1%提高到34.1%。粗粮人均占有量,由142.5公斤提高到180.1公斤,粗粮人均食用量仅由26.4公斤提高到27.6公斤,粗粮非食用比重由81.5%提高到84.7%。由此可见,世界平均占有谷物水平,以粗粮最高,其次是小麦,大米占有量最低;食用量以小麦为主,大米次之,粗粮最低;谷物非食用则以粗粮为最,小麦次之,大米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