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已有的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工具不但十分有限,而且缺乏燃料,加之随着东中部大片国土的沦丧,交通运输重心西移至现代交通基础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于是,有限的现代交通愈来愈不适应战争对运输的需求。形势所逼,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驿运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
1938年10月,行政院鉴于战时运输繁重,召开全国水陆交通会议,决定“利用全国人力兽力之运输,以补机械之不足”。1939年1月,交通部在重庆设立驿运管理所,统一组织和管理后方各省间的驿运工作。1940年7月,受滇缅公路一度关停的影响,国民政府进一步强调驿运的重要性,蒋介石强调:“驿站运输不仅可以补机械运输的不足,并可收到和汽车运输同等的效力,而且还要简便易行,节省经费,所以驿运制度是我们目前抗战期中最可靠的运输办法”,因此,我们“要尽量利用中国旧有的工具和方法,发动人力与兽力的运输。尤其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等省,无论有无公路通达之处,都要提倡”。在此背景下,军事委员会在重庆召开全国驿运会议,决定成立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确定全国驿运的总方针是“首先着重国际干线与后方军运线路之打通”,规定凡沟通国际、省际的驿运线路,称为驿运干线,由中央主办;各省境内的驿运路线,称为驿运支线,由各省筹办。
全国驿运会议后,后方各省驿运快速发展。抗战期间,全国计有川陕、川黔、甘新、新疆、陕甘、叙昆、黔桂、川鄂、川康及川滇水陆联运等10条驿运干线,总长9000公里左右;支线有包括川、滇、粤、桂、湘、赣、浙、闽、皖、豫、康、青等12省内运输线,主线总长21000多公里,辅线63000公里。活跃在各地驿路上的人夫、马帮与驼队……在四年多时间里,运输包括石油、棉花在内的军用物资和盐粮货品534万吨,折合64000万吨公里。从货运量看,并不十分逊色于铁路、公路和水运,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动力燃料及车辆,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www.daowen.com)
抗战时期,云南马帮驿运受到政府重视,云南是中国战时驿运发展的重点省份。川滇叙昆驿运是抗战时期最早开发出来的驿运路线,叙昆线驮运开启,全国“驮运由是肇端,驿运即由此发韧”。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昆明成为国内运输的枢纽,与昆明连接的驿运干线和省内支线上有大大小小的云南各民族马帮活跃其间,运入输出,同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