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查勘与试航工作的顺利进行,受经济部委派,中央水工试验所派员先行在沿江设立水文站,开展水文测验,实测水位、流速、流量及含沙量,同时观测气象。
1938年1月,全国经济委员会组织川滇查勘队,从2月12日起到4月3日止,对滇池—螳螂川—普渡河—金沙江一线进行了查勘,认为:普渡河与金沙江交口处至宜宾段510公里,有包括特等滩、甲等滩、乙等滩、丙等滩等在内的各种滩险70余处,其中,特等滩、甲等滩必须整治,乙等滩、丙等滩除个别地方外,稍加整治就可以通航。
1938年1月13日至2月7日,西南运输处运输研究委员会委员、航海专家胡运洲率测量技术人员1名,乘车从昆明出发,经会泽,对金沙江蒙姑至宜宾段进行了查勘,编制了《金沙江查勘报告书》及通航方案,认为:可以立即着手办理试航,开始造船,增聘技术人员,分工合作,以尽快实现通航。
有鉴于“金沙江水道有关川滇交通,且于国际运输攸关重要”,1939年4月初,军事委员会、经济部、交通部聘请国际联盟派驻中国的荷兰籍水利专家蒲得利负责查勘金沙江航行的可能性,并派经济部技士张炯和胡运洲协助蒲得利工作。4月22日,由蒲、张、胡三人组成的查勘队从昆明出发,28日到达永胜县金江街。4月30日,以金江街为起点开始试航,历经艰险,于5天后到达龙街。5月10日再次下水试航,向“决无通航可能”的巧家县属老君滩驶去。因老君滩水性险恶,原来的水手自觉不能胜任,船只也小,换船换人后第二天再次下水,船行至滩中,随即触礁覆没。蒲得利、张炯、胡运洲及水手周光福、张景忠、汪世孝、张荫福四人同时落水殒命,仅有一名殷姓水手漂流十余里,挣扎脱险。此次试航,老君滩不能行船已成定论,之后金沙江查勘试航至老君滩,均绕行或盘滩而过。
1939年12月9日,经济部再次组队对金沙江航道进行查勘和试航,由交通部、西南运输处、经济部水利司、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政府、四川省政府各派1人组成金沙江查勘试航队。1940年2月中旬,试航队分批从昆明出发。3月15日,试航队集结于永胜县金江街,从金江街出发,乘大小木船各一艘、木筏一具顺流航行,后将浮桶筏、木筏交地方政府保管,乘大小木船继续航行。此次查勘试航历时近3个月,经大小险滩400余处,中间弃船登岸、盘滩3次,行驶1000余公里,终于取得成功,全体队员于6月7日抵达宜宾。(www.daowen.com)
此次试航的成功,为开辟川滇金沙江水路联运线提供了依据,在此次试航的基础上编制的《金沙江查勘试航报告》认为:开辟金沙江水道的确是可能的,并提出,为适应交通运输之急需,可以根据各段水道情况,对一般险滩加以改造,先行分段通航,辅以短程陆路盘驳接运,可以实现全程通行;目前,可以首先着手做整理险滩及修筑纤道、制造船只及训练水手等工作,并实测各段水文情况,提出具体的整治规划。1940年8月28日,经济部设置了金沙江工程处,颁布了《经济部金沙江工程处组织规程》,开始整治金沙江航道。工程处下设5个工务所,拟定了金沙江疏浚计划,分期分段进行施工。
1941年春,经济部、交通部会同四川、云南、西康等省的代表和水利技术人员,组织金沙江试航队自四川宜宾出发,溯金沙江上驶,进行查勘试航工作。1942年,行政院颁布了《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金沙江工程处组织规程》,计划将金江街至宜宾1000公里的航道分三期整治。1942年1月,民生公司派出轮船自宜宾开往安边,后又渐推至屏山、新市镇,航程约100公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航线。
为了进一步向上游推进,1942年,交通部督察万琮受命再次试航金沙江。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后,于1943年,由万琮带领船队采取自下而上、先易后难、分段进行的办法,开始试航行程。万琮“在巧家蒙姑制备大木船两只,装载军用铅块六吨,选雇当地水手数十名,待金沙江涨水期间,于6月2日由蒙姑启航,顺利通过三家村、双龙、巧家等险滩,行程50公里,于6月3日到达巧家县城”。万琮等人在巧家休整几天后,再次启程,航行了大约40公里,至白鹤滩时,前船闯滩触礁沉没,船上6人全部遇难,万琮在后船,幸免于难。受此事故的影响,万琮决定不再冒险,但凡遇到险滩,一律盘驳通过,一路备尝艰辛,最后总算抵达宜宾。一路下来,“舟楫不时遇险,损失不赀”,说明开辟金沙江航道是得不偿失的,利用价值不大。后来,民生公司又派出轮船,试航新市—以远成功,但是由于险滩太多,未能开通固定航班,只是偶有轮船往返。因此,到1943年时,金沙江试航与通航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没有达到水路联运、全线通行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