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产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生产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说过,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研究生产关系的结构,就是考察生产关系各个环节的构成、地位、相互关系及其比例,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本身的结构错综复杂。所以,研究生产关系的结构还不能不研究所有制的结构。

生产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马克思说过,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结构。所谓生产关系的结构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讲的,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总和。研究生产关系的结构,就是考察生产关系各个环节的构成、地位、相互关系及其比例,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结构,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形式和数量。生产本身的结构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即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其中包括农业、工业各部门内部的关系。比如,农业内部有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关系;工业内部有冶金、机器制造、化工、轻工等之间的关系。生产按范围的大小,还有规模的结构,即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各占多大比重。从生产的结果来看,又可以有产品结构,如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各占多大比重等等。

分配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实际上就是投资结构。比如,产业部门之间投资的分配,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之间投资的分配,还有新建企业和改造原有企业投资的分配,文化、教育、科研投资的分配等等。劳动力分配实际上就是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部门分布的结构。产品分配主要是国民收入中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交换也是社会再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它是联系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从总体上看,流通过程是由活劳动交换、产品交换、商品交换和货币交换交织组成的。从商品流通的结构来说,不仅有农产品流通、日用工业品流通,还有生产资料的流通。与交换相联系的还有价格结构,要正确处理计划价格、议售价格和浮动价格以及自由价格的关系,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工业品比价关系、农产品比价关系。此外,还有内贸和外贸的关系等等。

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任何生产,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马克思说过: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费,它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通常所谈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恩格斯在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中把消费资料分为三部分,即生存资料(食、衣、住、用、行等)、发展资料(文化教育、体育等)和享受资料(文娱、疗养、旅游等)。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环节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作为生产关系的结构,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马克思说过:“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着。因此,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9]这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产关系就是所有制关系。所以,研究生产关系的结构还不能不研究所有制的结构。

那么,我国生产关系结构现状的问题在哪里呢?

第一,在产业结构上,我国当前是重轻农式的重型经济结构。我国重工业并不发达,许多重工业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但是,相对农业和轻工业来说,重工业过分突出了。由于重工业长期优先发展,挤了农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难于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轻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重工业,许多轻工业品长期供不应求。这样的结构不改变,农、轻、重不可能协调地发展。

第二,忽视生产关系结构中的流通环节。长期以来,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准进入流通,只能调拨,大大缩小了流通范围。生活资料虽然在理论上承认是商品,但实行的也是统购包销,或者定量凭证供应,也限制了商品流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某种呆板、不灵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经济结构中忽视流通过程。

第三,在分配结构上,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认为积累率越高,生产发展得就越快。因此,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总是先考虑积累,然后处理消费,而且积累率长期偏高,这是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www.daowen.com)

第四,不承认消费是经济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单位不按消费需要安排生产,为生产而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用,造成很大浪费。在理论上,政治经济学很少甚至根本不研究消费问题。长期以来,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太大。

第五,在所有制结构上,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急于改变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并存的结构。在农村搞“穷过渡”,急于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过渡到大队核算;在城镇不适宜地把“小集体”过渡到“大集体”,“大集体”过渡到全民;把个体经济斥之为“资本主义尾巴”大砍特砍。

造成我国生产关系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很复杂,但从理论上、指导思想上看,主要是:(1)只承认斯大林的生产关系三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不承认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因而,片面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不重视流通和消费。(2)实际上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存在商品生产,人为地限制商品流通、限制价值规律,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3)把生产资料较快增长的规律绝对化,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孤立地发展生产资料,造成重轻农式的重型经济结构。

怎样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结构,建立合理的生产关系结构呢?

第一,要打破部门的束缚、地区的束缚以及所有制的束缚,走联合之路,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生产关系各个环节,所有制各种形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要联合起来,才能共同发展。可以组织生产与生产的联合(工农业的联合)、生产与交换(工商)的联合、地区与地区的联合、全民与集体的联合、全民与全民的联合、集体与集体的联合。总之,按照生产关系结构的内在联系组织经济联合,就可以扬长补短、发挥优势,提高经济效果,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第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所有制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生产力水平总的说来还很落后,而且存在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不分地区、不分部门、不分企业,要建立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是不行的;应该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适应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让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人经济并存。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流通,重视价值规律,重视市场,把社会主义经济搞活。要打破行政部门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经济原则、经济手段、经济区域合理组织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流通。办好物资交流会、批发市场、贸易中心、贸易货栈等商品流通形式,以促进工农业生产,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

第四,以消费为出发点,安排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为此,应该首先确定消费基金,然后确定积累基金。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先确定积累率,而在于先确定合理的适当的消费基金增长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