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启示。
(21)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越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这一段话是一条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讲的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可以认识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跳过它,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它,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能跳越的。但是,人的主观努力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由于人们认识了社会的规律,例如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它能缩短或者减轻给人们造成的痛苦。
(22)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暴力起着巨大作用。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而“对他们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10]。可见,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血和火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不能跳过的,是不可避免的。
(23)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11]: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商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特别是劳动力也成了商品;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是生产资本。马克思认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的分析入木三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值得进一步探索。
(24)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及其表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自己的起源而固有的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新的生产方式愈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12]
(25)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演变。不同的企业制度可能反映不同的所有权形式,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所有权的演变轨迹。第一,业主制企业。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业主制企业是典型的、占支配地位的私有企业形式,这也正是马克思着重考察的企业制度。第二,合伙制企业。第三,股份制企业。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的扬弃,是一种消极的扬弃。[13](www.daowen.com)
(26)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马克思、恩格斯在全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作了科学和深刻的分析。资本主义分配是一种剥夺雇佣劳动的分配形式。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是按照以下两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原则进行的,即雇用工人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必要价值,具体形式是工资;资本家按投入的资本或土地分配剩余价值,其形式是利润、利息和地租。
(27)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与无产阶级贫困。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的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总结无产阶级实际状况而创立的科学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无产阶级贫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存在着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无产阶级贫困具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两重性质。但是,在无产阶级贫困规律之外,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规律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规律。而且,可以不再使用“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这两个含糊不清的经济范畴。
(28)资本主义与世界市场。马克思指出:“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14]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15]“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16]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明确地揭示出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性质,对于认清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等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建立的经济学体系中,无论是其“五篇计划”还是“六册计划”都把世界市场作为最后一篇,看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是不能没有世界市场及其相关的经济国际化问题的。
(29)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马克思多次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指出:“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17]但是,在许多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几乎都有这样的论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只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可能逐步建立起来。这个论断并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完全符合实际。
(30)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马克思是从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的。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作了这样的论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起来了。”[18]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起来了”的论断,可能预计早了一点,现在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但已经不断被代替。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