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中的一般理论及其在国际化中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一般理论及其在国际化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经济理论是指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理论,包括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看来,需要综合两者的意见,可以考虑先讲经济学一般理论和商品经济理论,然后再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分别论述,另外,还要考虑经济国际化的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不能没有经济利益理论。马克思对消费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其科学性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济学中的一般理论及其在国际化中的作用

一般经济理论是指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理论,包括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直接论述过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后人主要是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来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对于马克思的这句话,我国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现在看来,多数人主张和同意《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因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现在看来,要广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生产力,还要研究与经济密切相关的上层建筑;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吸收古今中外一切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也要研究中观经济问题,以及吸收其他经济学科的精华。

(2)生产力的含义、要素和源泉的理论。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2]这就是说,生产力是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构成的现实要素是劳动本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马克思还认为,生产力的内在源泉是劳动力、科学力和自然力。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只讲生产力的现实要素,而不讲生产力内在源泉。而且,对生产力的要素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主张二要素论的、三要素论的、四要素论的、五要素论的,还有多要素论的……。如果把生产力要素和源泉统一考虑,这些争议就可迎刃而解。

(3)生产关系及其演变的理论。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关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演变,即社会经济形态的变更,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3]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的五种经济形态: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应该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怎么建立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生产关系一般理论即按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来建立。另一种意见认为,应按当代两个主要生产关系即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来建立。看来,需要综合两者的意见,可以考虑先讲经济学一般理论和商品经济理论,然后再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分别论述,另外,还要考虑经济国际化的问题。

(4)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财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4]历史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这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5)经济利益及其关系的理论。经济利益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可以这样概括: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利益;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我们认为:把经济利益作为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是有益的。这是一个有不同看法的重要问题,可以讨论。但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应该有一个中心。经济利益是不是中心可以研究。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不能没有经济利益理论。第二,资源配置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但是,西方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中心。“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5](www.daowen.com)

(6)所有制(权)的一般理论。马克思的所有制(权)范畴内容极为丰富,而且所有权本身是有可分性的。马克思认为:第一,所有权可以分解为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第二,所有权有不同形式,如生产资料所有权、劳动力所有权及劳动产品所有权;第三,所有制(权)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并且是其他经济关系的基础。

(7)分配的一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分配关系的基础上,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条件下,创立了科学的分配理论:第一,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第二,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马克思还说过:广义的分配应该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劳动力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过去一般把分配仅仅局限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也是很片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广义的分配。

(8)消费的一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学手稿:导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消费思想,这里只概括地叙述五点:第一,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第二,生产和消费的对立性;第三,消费资料的含义及其构成;第四,消费水平的变化规律;第五,消费力的决定因素和作用。马克思对消费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其科学性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消费在政治经济学中是毫无地位的,现在看来应该给它一席之地。

(9)农业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从多种含义上论述过:第一,农业劳动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第二,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第三,农业的剩余劳动是社会分工的基础;第四,农业劳动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是必要劳动;第五,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一切历史时期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的农业是基础这一人类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更加明显。

(10)分工、协作和管理的理论。马克思认为:第一,社会分工是一切社会都存在的一般经济规律;第二,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需要协作;第三,企业管理是大规模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该研究分工、协作和管理;既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协作和管理,也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分工、协作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