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奚兆永同志的争论不在于积累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我们不仅承认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而且承认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但是,我们认为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有许多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的论述,但是,马克思从来没有讲过,更没有论证过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恰恰相反,马克思却有许多关于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没有积累仍然可以扩大再生产的论述,既有明确提法,又有具体论证。然而,这一切奚兆永同志认为都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我们理解错了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没有积累仍然可以扩大再生产的论述,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4节和第2卷第18章第2节,有非常明确和详尽的论述,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奚兆永同志在《经济研究》1979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这是令人费解的。就此我在《学术月刊》以及柯宗瑞同志在《江汉论坛》1980年第5期对奚文提出的异议,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虽然奚兆永同志在《群众论丛》中仍然持否定的态度,但是并没有提出新的实质性的问题。
鉴于奚兆永同志在《经济研究》那篇文章中,对马克思在《资本论》其他一些地方也有没有积累仍然可以扩大再生产的论述,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所以,就这一方面再作点补充。马克思还说过:“我们在第一卷还讨论过,一定量的资本,没有积累,还是能够在一定界限之内扩大它的生产规模。”[1]“这种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不是由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引起的,而是由固定资本的本体分出来、以货币形式和它分离的价值再转化为追加的或效率更大的同一种固定资本而引起的。”[2]在生产资本循环中,即“p…p中,p能够用相同的,也许更小的价值来开始新的循环,但还是代表规模扩大的再生产”[3],“由于资本抛弃它的商品形式和采取它的货币形式的速度不同,或者说,由于卖的速度不同,同一个资本价值就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作为产品形成要素和价值形成要素起作用,再生产的规模也会以极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者缩小”。[4]可见,马克思关于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论述是大量的、肯定的,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而奚兆永同志在《群众论丛》中引证的某些论述,作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的根据,倒是值得商榷的。
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在这里,这种再生产只是指用较大的投资来进行的生产)与产品的绝对量无关”[5]。这里明明是说,只是就用较大投资来进行的扩大再生产而言,与产品的绝对量无关。从马克思的这句话不仅不能得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结论,反而正好说明除了用投资来扩大再生产以外,还有别的途径来扩大再生产。
关于“C单单是由于更有效地使用原有资本,还不是扩大再生产”。应该指出,这句话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而且是对马克思原话的一种曲解。马克思的原话是“关于积累,关于收入转化为资本,关于扩大规模的再生产(就这种再生产的发生不单单是由于更有效地使用原有资本而言),情况就不同了”[6]。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既有积累引起的扩大再生产,也有更有效地使用原有资本引起的扩大再生产,怎么能作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的根据呢?
关于“生产的扩大,要取决于剩余价值到追加资本的转化,也就是要取决于作为生产基础的资本的扩大”[7]。值得指出的是奚兆永同志把马克思这句话的前提:“这里要讲的是特定意义上的资本积累”[8]划去了,马克思的意思很清楚,特定意义上的资本积累的扩大再生产取决于资本的扩大,从一般意义上说,不能认为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积累,也就是不能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总之,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是马克思的再生产原理,而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提法,不是马克思的。(www.daowen.com)
我们与奚兆永同志的分歧,说到底,是坚持马克思关于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辩证关系的论述,还是坚持斯大林关于“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9]的提法。我们认为斯大林的这个概括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而且没有任何论证,实践也证明是站不住脚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多年来往往只重视通过投资搞基本建设来扩大再生产,造成积累率过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使基本建设、当前生产和人民生活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调,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理论上则是受斯大林“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影响,一讲扩大再生产,首先想到的是增投资、增设备,而不注意发挥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果。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正本清源,弄清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积累率偏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的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还证明,并不是积累越多,生产规模越大。高积累,不一定带来高速度。例如,“一五”时期,积累并不很高,积累率为24.2%,但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8%,农业产值年平均增长4.5%。“二五”时期,积累率高达30.8%,但生产发展速度很慢,工业产值年平均只增长3.8%,农业产值年平均下降4.3%。这是因为盲目追求高积累,致使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破坏了资金和物资的平衡,影响当前生产,影响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不仅不能扩大再生产,甚至使简单再生产也很难维持。
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积累率下降,建设投资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且要使再生产规模继续有所扩大,主要就是通过非积累的因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来扩大再生产,向挖潜、革新、改造要速度。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的。这是因为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如果按照积累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的观点,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坐等减产。
所以,积累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绝不是概念之争,而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