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挖掘生产潜力,助力扩大再生产

挖掘生产潜力,助力扩大再生产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当然需要增加积累,通过新的投资,进行基本建设,增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扩大再生产。实践证明,搞好企业管理,使生产的组织形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确实是扩大再生产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个基础,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是扩大再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挖掘生产潜力,助力扩大再生产

积累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当然需要增加积累,通过新的投资,进行基本建设,增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如果片面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一提到扩大再生产,就要大搞基本建设,就要伸手向国家要人、要钱、要物,这对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不利的。应该看到,扩大再生产还有非积累的因素,通过挖掘现有的生产潜力,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办法来增加生产,也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物质基础还不够雄厚,积累还很有限的情况下,注意通过挖掘现有的生产潜力来扩大再生产更为重要。下面着重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没有积累仍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扩大再生产的一些因素。

(1)从调整国民经济中扩大再生产。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严重地阻碍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例如,现在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不足,使我国的现有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有些消耗低的企业因为缺乏燃料、动力、原材料而开工不足;可是消耗高效果差的企业却在大量浪费燃料、动力、原材料。如果电力供应充足的话,用不着投资新建工厂,光是现有企业产量即可以提高20%或3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决心对原材料、燃料动力工业与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作必要的调整,先把原材料、燃料动力工业搞上去,或者决定择优供应,让那些消耗太高的企业暂时停产整顿,我国的再生产规模就能很快地扩大。

(2)从体制改革中扩大再生产。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如果有领导地大胆下放权力,让地方和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有较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扩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使用、物资管理、劳动力安排、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把企业收入的高低同经营的好坏密切联系起来,把劳动者报酬的多少同他们对国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密切联系起来,也就是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就可以使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有一个自觉发展生产的内部经济动力,从而就可以增加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据四川、江苏、上海等地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初步结果来看,都取得了企业生产扩大,职工收入提高,国家收入增多的显著效果。

(3)从加强企业管理中扩大再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合理组织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效率,也可以增加生产,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我国企业管理制度混乱,有些企业存在着消耗无定额,节约无制度,考核无标准,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浪费大的情况。我国现有企业的大部分是解放后新建的,有相当多的企业设备水平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的水平相比并不低,只要改善经营管理,不增加劳动力,不增添设备,产量就可以大幅度,甚至成倍增加。1978年,上海市冶金系统新增的生产能力很少,由于搞了一些技术革新,加上坚持了岗位责任制,实行了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制度,钢和钢材的产量分别比1977年增长16%和18%以上,节约了大量原材料和燃料,上缴利润增加了40%。实践证明,搞好企业管理,使生产的组织形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确实是扩大再生产的有效途径。

(4)从提高现有设备的效率中扩大再生产。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们工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20多倍。现在的这个基础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我国现有企业的许多设备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利用这个基础,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是扩大再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一些地区的实践经验,通过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老企业、老设备的效率有下列好处:①投资少。改造老企业挖潜增产所需要的资金一般只占新建企业投资的1/3—1/4。②速度快。通过革新改造把生产能力搞上去,一般只要新建企业形成生产能力所需时间的一半都不到。③材料耗用少,至多是新建企业需要的40%左右。可见,用挖潜、革新、改造老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能力的办法加速现代化,是一条花钱少、见效快,能较快形成生产能力的途径。实现四个现代化,坐等投资来搞基本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5)从提高产品质量中扩大再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过程中废品的减少,花费同样多的人力、物力,可以生产出较多的合格产品;另一方面产品性能好、效率高、经久耐用,实际上等于生产了更多的产品。而质量低劣则是最大的浪费。还应指出,在现代化生产中各个企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个单位的生产,需要许多单位协作。因此,有些原材料、配件产品的质量好坏,往往会影响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几千个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如果把产品质量都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就是一个很大的增产。

(6)从节约中扩大再生产。节约并不是消极的措施,节约可以促进生产。因为降低了消耗,就能用同样多的人力、物力生产更多的产品。例如,如果全国重点企业中二十项主要的燃料、电力消耗水平全部达到历史上的最低消耗水平,一年可以节约燃料100万吨,节约电力120亿度。如果全国小氮肥厂耗煤量降低20%,一年可节约煤炭422万吨,用这些煤又可以生产一百几十万吨合成氨。如果大家都来挖掘节约的潜力,现有的燃料、动力、原材料,就能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所以,节约也是增产。

(7)从加速资金周转中扩大再生产。资金是物资的货币表现。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基本上处于物资储备形态,对工业企业来说,流动资金的很大比重是被占用在原材料和产品等物资储备上。在正常情况下,有一部分物资不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这部分处于储备状态的物资,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就无法实现,但是,国家用于发展生产的资金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处于储备的物资多了,那么,投入生产过程,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份额相应地就少了,结果会缩小生产规模;如果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压缩储备,使较多的资金投入实际的生产过程,或者加速资金周转,使同样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就会扩大生产规模。从全国来讲,如果每一个工业企业占用的流动资金恢复到历史较高水平,就可以腾出资金100多亿元。所以,努力压缩流动资金占用量,加速资金周转,也就等于扩大了再生产。

(8)从综合利用中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可以发挥物资本身的效能,合理地使用各种物资,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变一用为多用,变有害为有利。既可以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又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产品,扩大再生产规模。据估计,全国木材利用率,1978年平均为50%,如果总结推广统一加工、综合利用的办法,把木材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那么,全国只要有一半的原木利用率达到这个水平,一年就相当于增产木材500万立方米。由此可见,综合利用对扩大生产大有可为。

(9)合理运用折旧基金扩大再生产。现在的问题不是折旧基金能不能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它来促进再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国提成的折旧基金率(指折旧基金同固定资产的比率)太低。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搞好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折旧基金率都是比较高的,大体上在10%左右。而我国的折旧基金率平均不到4%,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折旧基金,从中央到地方还要层层提成,企业得到的很少,缺乏更新改造设备的能力,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发挥。所以,为了发挥折旧基金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一要提高折旧基金率;二要增加企业自留折旧基金的比率。

上面我从九个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追加投资或者不按比例追加投资,可以增加生产、提高产量的因素,也就是没有积累仍然可以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因素。这几个方面尽管是不完全的,但是,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扩大再生产的门路很宽广。我们应该既通过增加积累来扩大再生产,也应该充分利用非积累的因素来扩大再生产。

(作者:洪远朋,原载《学术月刊》1980年7月)

【注释】

[1]《经济研究》1978年第2期。(www.daowen.com)

[2]奚兆永:《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不能否定》,《经济研究》1979年第9期。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3页。

[5]同上书,第56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3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3页。

[8]同上书,第664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3—39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页。

[12]同上书,第335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4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9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