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理论,目前国内外并无一致定论。同年,德万纳等人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一文中,提出了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987年,盖斯特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产业关系》一文中提出了盖斯特模式。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与制订企业战略发展计划是该模式的最大特征。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理论,目前国内外并无一致定论。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理论大多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特定环境提出的。

(一)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哈佛模式、盖斯特模式与斯托瑞模式三种,同时也存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

1.哈佛模式

1984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比尔、伯特·斯佩克特、保罗·劳伦斯、奎茵·米尔斯和理查德·沃尔顿五位学者在共同出版的《人本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哈佛模式”。哈佛模式包含了管理情景、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源效果、长期影响等几种制约因素。同年,德万纳等人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一文中,提出了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集合筛选、绩效评估、开发和激励等四项关键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政策必须具有一致性,让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性质和意义;并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原理。但是,该模式没有对不同主体的利益、情景因素以及管理的战略选择作出相关详细分析和说明。

2.盖斯特模式

盖斯特模式因英国学者盖斯特提出而得名。1987年,盖斯特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产业关系》一文中提出了盖斯特模式。该模式强调,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很大的区别;该模式内容包含四个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结果、组织结果以及系统整合。该模式与哈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相似,都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结合,具有较浓的一元化色彩,都认为组织获得高绩效的保证是雇员的忠诚,其共同的缺点就在于现实性比较差,许多假设是不现实的。

3.斯托瑞模式

斯托瑞模式所要表达的是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与盖斯特模式一样,也是通过对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来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斯托瑞模式由四个部分构成:信念和假设、战略方面、直线管理、关键杠杆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美国学者罗纳德·舒勒于1992年在他的论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员工与企业的战略需求联系起来》中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必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期获得竞争优势,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该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政策、项目、实践和过程等五要素通过企业的各个层级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所以又称“5P”模式。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与制订企业战略发展计划是该模式的最大特征。舒勒认为,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还必须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否则的话,就很难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最终有效性,从而也无法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5.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由戴维·杜波依斯、威廉·罗思韦尔等人提出来的。该模式旨在规划和实施客户驱动,并且必须具备九大步骤:第一步,使组织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客户需要得到确认;第二步,进行科学的环境扫描;第三步,清晰呈现与人力资源客户有利害关系的部门;第四步,使组织的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客户的需求保持一致;第五步,促使人力资源客户认可组织的项目目标;第六步,科学地布置下一步的工作;第七步,提出能够指导项目实施的项目管理方案;第八步,积极实施项目管理方案;第九步,进行总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估。

(二)国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

我国的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以下就是对这三个层面的研究进行的简要综述。

1.宏观层次(即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对不同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是这个层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基于不同价值观念的必然选择,所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是宏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最大特征。

2.中观层次(即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www.daowen.com)

企业层面是我国学者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集中的地方。有学者提出的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模式,即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各种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认为其主要由积极的激励过程和维护激励的环境两方面构成。还有相关人士曾提出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3P”模式,即强调由岗位职责、工作绩效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来规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实际上,这些模式应该只能算是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或者技巧。比如“JIT”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IT”就是准时生产制,但是该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创新点,只是运用了“JIT”的理念和方法而已。还有“内核—外圈”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认为应该将员工划分为内核员工和外圈员工,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独特性、人力资源成长性以及人力资源和组织战略的相关性三个维度,并强调对不同的员工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其他管理模式

1.“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它也叫作“职务分析”。“抽屉式”管理是一个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室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第五步,必须充分考虑考核制度与奖罚制度的结合。

2.“合拢式”管理

“合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具体特点是:

(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每个员工在公司都有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合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作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策略,在波动中进步和革新;

(4)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互为借鉴;

(5)个体分散和整体协调性,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

(6)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形成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个体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3.“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主管走动于各部门之间,与员工沟通感情与工作,共创业绩。它的优势在于:投资小,收益大;“走动式”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是看得见的管理,现场管理;“得人心者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