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一定是宗教的,
但一定是哲学的。
——逸马“万利连锁”
我相信,在看到这一课的内容时,会有一些朋友心生不解:我们讲的是连锁,谈的是商业领域的话题,怎么最后的落脚点是哲学?我还相信,不少朋友在生活中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学习晦涩枯燥的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是的,哲学本身没办法提供某种知识和技能,但它提供给我们的是对世界的整体性思考。2019年,我开设了一个公众号,名字就叫“马瑞光学哲学”,目的是“研东西,究古今”。因为结合自身的经历,我愈发地感受到,哲学性的思考落实到一个人的生命中,它会内化成其德行与智慧,而这些东西是我们为人处世、经营生活、发展事业的基础。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00强CEO的书柜中,超过90%的书籍都与经济基本无关。这样的结果公布出来后,不少人都感到意外。在大家的意识中,企业家应该对经济、管理、财务方面的内容最感兴趣,也最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可事实并非如此。国内某公司也做过相应的调查,发现中国的企业家也越来越不喜欢看企业管理的书,而是更倾向于看心理类和哲学类的著作。
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说:“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商业真理,所谓商业真理只是把那些古老的真理认真地、全身心地运用到你的商业行为当中。”我们今天看到的沃尔玛,它的商业理念也是有哲学渊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少的钱买更多的产品,这是一个古老的真理,沃尔顿就是在商业领域全身心地运用和践行了这一真理,结果创造出了沃尔玛。
商业,离不开哲学。现在,我想从哲学多角度梳理一下这本书的整体逻辑,我有理由相信,在梳理完后,大家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连锁经营的过程本身就是哲学的一种体现。
老子的《道德经》有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www.daowen.com)
这里所讲的“无”,是物质背后、事物表现和发展过程的背后蕴含的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上的东西。比如,我们开篇时谈到的,有温度、有态度、快速与用户建立情感关系的IP;连锁经营发展的规律,也就是“道生一”中的“道”;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优质的品牌……它们都是无形的,不可捉摸又不可或缺。
这里所讲的“有”,指的是存在和拥有,即有形的、实际发生的客观存在。连锁的初级阶段,就是打造一家成功的单店,有了单店,才能实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二”“三”“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都是有形的资产。
《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连锁零售业是实体生意,要做大做强自然离不开有形资产的支撑。有形资产是怎么来的呢?打造IP,吸引用户,经营成功的单店,再遵从标准化复制之道,实现规模扩张。但我们说过,连锁的最高境界不是开多少家分店,而是通过“卖模式”实现品牌效应,最后通过对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授权创造高额利润。而后,再将无形资产的盈利投入有形的产品与技术研发中,形成一个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闭环。
华为是一家历史并不长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不过十年。但是,华为却在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场大战中站住了脚。华为所有的出口产品都是自主品牌,它非常注重无形资产的价值。现在,华为品牌已经成功地走向了世界,就连苹果公司也开始向华为购买技术授权,而这些依靠无形资产获得的营收,又为华为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遗憾的是,我们有许多传统企业的老板尚未意识到这一点,依然热衷于投资有形资产,却不愿投资无形资产。殊不知,消费者的需求在转变,过去人们购买的是产品,而现在购买的是商品。产品和商品有什么不一样呢?差别就在于,产品没有文化,而商品有文化,其文化就是透过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呈现出来的。
哲学不是空洞无物的,仔细琢磨,大家会发现,它涵盖了万事万物的规律。我们提出的“万利连锁”模型,就在“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的框架中,这是一个符合哲学的思维逻辑,为企业经营者指出了投资的方向——无形资产。倘若投资方向产生了偏差,那么连锁企业到了后面就会越来越难做。原因很简单,你制造的是有形产品,而客户追求的却是无形价值,产品怎么能卖得出去呢?卖不出产品,就谈不上盈利,更谈不上复制扩张。
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懂得经营无形资产的连锁企业会越做越轻松,越做越赚钱;不懂得经营无形资产的连锁企业会越做越辛苦,越做越不赚钱。我们的传统企业,一定要及时地扭转过去的思维观念,在商业模式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经营的考虑,走轻资产获取高利润的道路,用无形资产来锁定无本万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