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量级文章揭露仇富论

重量级文章揭露仇富论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前,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对舆论有关“富人纳税”问题表态,一系列针对富人纳税的监管措施的出台,以及公安部门介入的专项治理工作的展开,都被看做一个明确的信号。对置身于这场查税风波中心的中国先富阶层来说,这是一个更明确而有力的信号。《南方都市报》2002年9月3日文章《善待富人》对此前的《警惕仇富情绪》一文进行了呼应,并进一步提出了“善待富人”的说法。善待富人就是给先富者一个宽松的环境。

重量级文章揭露仇富论

作为代表民营企业家声音和利益的媒体,2002年8月29日,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办的《中华工商时报》发表了社评《富人不是贫富差距的根源》。此前,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对舆论有关“富人纳税”问题表态,一系列针对富人纳税的监管措施的出台,以及公安部门介入的专项治理工作的展开,都被看做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的立场是一贯的,高收入阶层仍然是个税征管的重点监控对象。

《中华工商时报》的评论文章认为,在舆论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税收征管层面时,我们对国家税务总局表态的解读很可能会失之于片面。文章指出,舆论在关注富人纳税问题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引导着社会公众对于富人的看法。一些评论人士直接把富人纳税问题跟中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个人所得税事实上应该起到均贫富的作用,而富人少纳税几乎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这些评论使民营企业家中的相当一些人担心,由于在税制安排上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模糊地带,这场风波最终会演化成针对先富阶层的运动式的整顿。文章认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表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不会影响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且,依法查处违法经营、偷逃税款的不法高收入者,正是为了保护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纳税人,包括高收入者,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投资经营环境,促进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置身于这场查税风波中心的中国先富阶层来说,这是一个更明确而有力的信号。

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在分析上显得相当理性和客观。一方面,文章承认了富人在纳税方面的问题并基本肯定了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监管政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民营企业家群体对“仇富”情绪的担心,他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制度的完善来改善当前的税收问题,而不是通过“运动式治理”。但这篇文章也显示出了相当的技巧性,这主要体现为它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寻找话语资源的技术。比如对“改革”和“发展”的强调,对“效率优先于公平政策”的坚持,对“仇富”心态危害社会稳定的暗示,等等。比如文章有如下分析:

尽管税收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方式,尽管收入的差距持续拉大需要对收入进行适当的调节,但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富人是市场化的一个结果,却绝对不是导致贫富差距的根源,市场化更不是导致两极分化趋势加大的根源。虽然有数据显示,20%的富人拥有80%的社会财富,缴纳的个税不到总量的10%。这的确揭示出富人在纳税问题。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认同的立场是,对那些确实有偷漏税行为的富人,该补的应该补,该交司法处理的也绝不含糊。但是,这和富人本身是两个概念。我们反对那些以此为依据,有意无意地强化社会群体分离和对立意识的评论。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收入不平等更多根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和创业环境,为社会个体提供平等的创富机会是应对收入差距的良药,而不是把更多的指责和脏水泼在富人身上。

尊重那些通过合法手段诚实致富的人,意味着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承认。一个明智的社会应该为致富提供更宽松的空间,还财富以本来的面目。本着这样的认识,善待富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义。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对运动式的治理已经有了足够的警惕。但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差距的拉大却客观上潜伏着如何正确看待富人及其财富的问题,而当前的社会舆论只不过放大了民间潜在的仇富心理。对于在夹缝中成长起来,并经历了诸多波折的中国民营经济来说,这种心理的放大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心态还可能导致将收入差距拉大归罪于市场化的改革,对中国正处于攻坚阶段的市场化进程来说,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www.daowen.com)

《南方都市报》发表署名为钟顾伟的文章《必须警惕仇富情绪》(2002年8月30日),更加直接地将舆论的情绪概括为“仇富”,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仇富情绪亦愈演愈烈,是到了纠偏的时候了”。文章主要认为:

平均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固守了30多年,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富人,但每个人又都是穷人,是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打破了历史的僵局,现在确实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文章指出,社会舆论则将财富根源妖魔化,说其不是偷税就是走私,而忽略了富人的智慧、心理和生理的付出,忽略了抓住机会成本、扩大财富集聚的艰辛过程。这种社会氛围让人有劫富济贫的感受,如果让富人人人自危,谁去追逐财富并努力创造财富。还有更危险的问题,我们的周边正在吸引投资,难道要逼迫我们并不富裕的资产流向境外吗?文章最后表态说,我不是富人,但我尊重富人,成为富人总有其原因和理由,只要不是用政治权力和非法手段得来的暴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使国民更加富裕,让社会上的强势(资产、知识、技能)群体能够达到国际上的中等富裕水平,整个国家的财力必然强大。给财富一点空间,给历史一点尊重,就是给民族一个强盛的前程!

《南方都市报》2002年9月3日文章《善待富人》对此前的《警惕仇富情绪》一文进行了呼应,并进一步提出了“善待富人”的说法。

善待富人就是给先富者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富不仁者毕竟是少数。当然,在探索创业的过程中,一些先富者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缺点错误。对富人的过失,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态度,或硬要与之扯上“贫富差距的根源”,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使其心灰意冷,于国于民不利。采取着眼于善、立足于帮的宽容态度,让其“自我革命”,促其不断进步,自我完善,于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更有利。

善待富人从另一个层次分析,也就是善待改革开放。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批有中国特色的富人。善待富人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带动千家万户、带动全社会奔康致富。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脱贫需榜样,致富需典型。事实上,许多富人都通过办实业的渠道,开发智力、开发资源,成为“一本活教材”。善待富人,就是使社会“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做有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