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论
众所周知,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关键的理论之一。我国的译界学者杨晓蓉就曾将目的论喻为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一支劲旅,这个比喻生动地描述了目的论在西方翻译理论中所具有的超凡地位。而事实已经证明,这一西方重要翻译理论对商务英语实践的发展能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可以从目的论提出的两个翻译原则对此进行论证。秉持着目的论,翻译研究者们提出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翻译原则。前者要求翻译者用译入语翻译文章时,保证译文中的内容符合译入语受众的逻辑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以免读者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译文阅读障碍;后者强调,翻译者翻译的方法及翻译时使用的策略取决于翻译者或翻译委托人期望通过译本实现的目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必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而目的原则要求翻译者们保证自己翻译出来的译文能够满足委托人进行翻译委托的目的以及译文所具备的交际目的和翻译人员使用某种翻译手段需要达成的目的,甚至可以为此牺牲原文与译文之间词语的对应。这种翻译原则,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非常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表达同一个意思时使用的词语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味追求词句相同,而不考虑不同文化语境下相同的词句是否能传递出相同的意思,他进行的翻译实践就很难像翻译委托人要求的那样,达到与异域来客实现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目的。相反,如果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翻译目的对翻译文本的要求适当地对翻译文本的词句进行调整,则其翻译的文本将会满足使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的双方对翻译文本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顺应论
顺应论是以语言的商讨性、变异性和顺应性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翻译理论。这种翻译理论强调,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会有意或者无意地进行语言选择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承担着翻译任务的翻译者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顺应。
第一,顺应语境关系。顺应论的研究者和支持者们认为,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双方在交流活动中启动的语境因素和一些事物的状态将会随着两者交流的展开而改变,而语境因素和语言对交流双方交流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果翻译者负责的翻译工作是商务英语翻译,则在翻译时翻译者必须时刻关注语境的变化,使得译文能在语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满足商务合作的双方对译文的需求。需要强调的是,任何语篇中的因素都有其外在表现形式,而语境的外在表现形式则包括语篇衔接、互文性以及线性序列这三个。故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商务英语的翻译者有必要通过这三个外在表现形式来分析把握翻译过程中语境的变化。
第二,顺应语言结构。众所周知,由于受到语境的影响,因此语言结构与语言、语码、语体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交际语境的影响下,语言结构和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及交流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个缘故,负责进行商务翻译活动的翻译者不仅要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注重译入语输出者及译入语接受者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调、语素等语言结构元素,还要保证译文的核心内容、逻辑关系以及文体风格能和与之相对应的翻译原文相同,进而通过语言结构的顺应来保证译文交际功能的实现。(www.daowen.com)
第三,顺应翻译的动态变化。在顺应论的支持者们看来,译文的含义实际上与语言结构和语言翻译策略等一系列动态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时间维度、话语结构等等与语境动态变化相关的内容都会影响译文的含义。出于这个原因,在翻译实践中实践者应额外关注时间维度、话语结构等因素对翻译文本的影响,通过翻译策略的灵活调整,保证译文的可用性。
第四,顺应意识凸显性。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有些时候会主动选择某种语言,有些时候却是下意识地用某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他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具体词汇大多取决于其心理结构以及文化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双方的目的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双方因差异化的意识形态陷入交流障碍之中。
(三)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的知名翻译学者尤金·奈达曾指出,所谓翻译实践实际上是译员在译语中选择能够明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妥帖细致的语言来重现翻译原文中包含的信息。这一翻译理念能对翻译实践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是在西方翻译界产生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功能对等这一翻译理论的实用性很强,但即便是尤金·奈达这一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者也强调,由于在翻译实践中被当作使用对象的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因此翻译者想要通过翻译使得译文之形式与原文之形式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故而在应用翻译对等理论时,翻译者应将翻译的重点放置到翻译内容的相互对等上,将原文信息的对等视作头等大事,切忌因形害义。需要强调的是,除了内容与形式的彼此对应,尤金·奈达还对翻译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他强调,要分析译者的翻译任务完成得是否巧妙,主要不是看与译者文化背景相同的其他翻译者对译文的评价,而是译文的阅读者对于译后文章的评价与感观。为了让译文阅读者产生良好的阅读感观,翻译者应当翻译出多种不同风格、同一内容的译文供译文的受众群体自己择选,从而使得译文能够充分满足译文阅读者的要求。而今,尽管翻译者受客观翻译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像奈达所强调的那样,为翻译委托人提供多种版本的译文,但是奈达以读者阅读感观为重的翻译理念仍然对翻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