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活力曲线管理法:末位淘汰的解决方案

活力曲线管理法:末位淘汰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为的做法其实是沿用了美国“财富500强”企业过去几十年普遍使用的“活力曲线”管理法。所谓“活力曲线”管理法,又称“末位淘汰法则”或者“10%淘汰率法则”,指通过竞争淘汰的管理手段发挥员工的极限能力,见图9-1。通过这张正态分布图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活力曲线”管理法将员工分为三类,业绩排在前面的20%员工为A类,业绩居中的70%的员工为B类,业绩排在后面的10%员工为C类。

活力曲线管理法:末位淘汰的解决方案

华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将军”,不仅指挥近20万人的员工队伍征战全球,同时还解决了华为由于官僚体系带来的惰性。为此,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告诫华为人说道:“要按价值贡献,拉开人才之间的差距,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列车跑得更快些。践行价值观一定要有一群带头人。人才不是按管辖面来评价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目前人力资源大方向政策已确定,下一步要允许对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适当差异化。”

在任正非看来,“给火车头加满油”只是一个意喻,即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按价值贡献,拉开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

基于此,华为不按照管辖面来评价人才,而是按照人才的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来评价。华为一直向优秀的奋斗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千里马”真正地跑起来,让奋斗者能够分享更多的胜利果实,同时也让惰怠者感受到来自华为末位淘汰的巨大竞争压力

为此,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说道:“有成效的奋斗者是公司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火车头、千里马。我们要让火车头、千里马跑起来,我们要使公司15万优秀员工组成的队伍生机勃勃,英姿风发,你追我赶。”

当任正非的指导思想传开后,有关华为裁员的传闻成为坊间极具热议的话题。很多传闻直接引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的帖子,一位匿名发帖人声称,听见主管表示“华为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40岁以上)的老员工”。

随即,华为官方不得不回应这些越演越烈的传闻,称网上所传华为正在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纯属谣言。(www.daowen.com)

2017年2月24日,“心声论坛”发布了任正非的一篇讲话,其内容似乎是对此事做出的正面回应。

任正非在该讲话中说道:“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在任正非看来,奋斗才是华为的主旋律。此次回应消除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惧。

当我们查阅一些新闻报道后发现,出现这些传闻的导火索不过是“华为对员工管理的办法,年终绩效考核评估,剔除考评最差的5%员工”。华为的做法其实是沿用了美国“财富500强”企业过去几十年普遍使用的“活力曲线”管理法。

所谓“活力曲线”管理法,又称“末位淘汰法则”或者“10%淘汰率法则”,指通过竞争淘汰的管理手段发挥员工的极限能力,见图9-1。

通过这张正态分布图我们就很容易看出,“活力曲线”管理法将员工分为三类,业绩排在前面的20%员工为A类,业绩居中的70%的员工为B类,业绩排在后面的10%员工为C类。在企业管理中,C类员工已经成为非常值得企业关注的方面,要想提升企业岗位的整体效率,就必须先提升C类员工的岗位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