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综合性扶贫阶段

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综合性扶贫阶段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3年底,临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1994—2000年扶贫计划》。这一阶段在上级政府的特殊照顾、大力支持以及临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临夏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迅速增长、贫困人口大幅下降。2000年,临夏市脱贫367户151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3个百分点,但尚有贫困户3369户15685人,贫困发生率为7.7%。

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综合性扶贫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先期的扶贫工作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与调整,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使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此时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仅少数民族地区就占到了全国贫困人口的40%,民族地区成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1994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1993年底,临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1994—2000年扶贫计划》。1994年4月,临夏市调整充实市县级领导和市直单位包片、包村的联系点制度,抽调帮扶干部136名,把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单位调整到边沿山区和较为贫困的村,实行科教扶贫。各乡、街道办事处继续坚持领导包片和干部包村(居委会)、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明确任务,确定帮扶对象,帮助村、户制订具体的脱贫致富计划,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临夏市还实施农村“星火”“丰收”计划,推广地膜覆盖、“吨良田”、“双千田”、立体耕作、种子工程等实际、实用、实效的农业新技术。到1995年底,扶贫开发取得初步成效。1996年至1998年底,临夏市将扶贫与教助相结合,实施地膜温饱工程,“放水养鱼”,兴办乡镇企业,组织农技人员对贫困户进行种、养、加等技术培训,加大对贫困户的科技扶持力度。1999年以后,临夏市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启动12个长廊建设重点项目,实施“良种战略和地膜温饱工程”,为贫困户拓宽增收途径,增加就业门路。

这一阶段在上级政府的特殊照顾、大力支持以及临夏人民的艰苦奋斗下,临夏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收入迅速增长、贫困人口大幅下降。2000年,临夏市脱贫367户151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3个百分点,但尚有贫困户3369户15685人,贫困发生率为7.7%。(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