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青岛市成功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承办权。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性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发展、适度超前”原则,重点完善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快速路网络,以提升城市活力和效率。这期间,城市外围的沈海高速青岛段、滨海大道、青银高速二期等重点交通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市区则开始向城市快速路网体系迈进,相继建成了胶宁高架路二期和杭鞍高架路,积极推进胶州湾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以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作用。
2007年,杭鞍高架路竣工通车,这是继东西快速路之后的青岛市主城区第二条东西向快速通道,道路全长约6.2千米,采用全线高架方案,设昌乐河四层全定向立交1座、山东路双跨线平行匝道立交1座,成为市区快速路网的“第二横”,有效分担了胶宁高架路的交通压力,保证了2008年奥帆赛期间交通组织的合理有序。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海底隧道和胶州湾大桥同一天通车,将胶州湾东、西、北岸三个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曾经排队、拥挤的轮渡交通模式成为历史。胶州湾海底隧道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连青岛主城区的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最大水深42米),是连接青岛市主城区与辅城的重要通道。项目总投资31.8亿元(不包括市区接线投资),隧道全长7800米,跨海域部分4095米,隧道长度居中国隧道第一、世界隧道第三。
胶州湾大桥东起市区海尔路,西止黄岛红石崖,与青兰高速公路连接,设计为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兼城市快速路8车道,桥梁宽度35米。整个工程包括沧口航道桥、红岛航道桥、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及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立交桥,以及主跨为260米和120米的稀索钢斜拉桥、主跨260米的自锚式悬索桥,其中红岛互通立交桥为世界上首座海上互通立交桥。全桥海上钻孔灌注桩共5127根,创世界新纪录;通车里程36.48千米,是世界海上第一长桥。(www.daowen.com)
隧道、大桥的建成通车,使胶州湾东岸城区与西岸城区道路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最少8分钟左右,真正实现了青、黄、红岛之间的快速连通,形成了环湾交通一体化的大青岛路网格局。
2011年,胶州湾环湾路拓宽工程竣工。拓宽后道路红线宽度达到41.5米,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8车道,全长约15.6千米。工程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包括现状道路西侧防浪堤坝的稳定性分析、混凝土防腐、旧桥加固及防腐技术、软弱地基处理等,可为以后的道路建设施工提供宝贵经验。
多少年来,青岛人民心中一直有一个地铁梦,因为完善的地铁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居民出行,同时也是大城市的象征。2008年初,青岛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议案,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轨道交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标志着青岛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加快推进实施阶段。2009年6月26日,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河西车站和河西站至长沙路站区间作为试验段工程先期开工建设,总投资2.1亿元,计划工期24个月。2010年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0〕567号”文件批复《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青岛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2月,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挂牌,实现了与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2013年11月,《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规划包括地铁1、4和6号线路,建设规模近110千米。同时,青岛地铁1、4号线可研报告完成评审,其他重点线路研究取得进展。城际轨道交通快线蓝色硅谷R1线、西海岸新区R3线列入《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铁路网规划补充报告》;8号线开始启动机场段规划和过海专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