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气候等因素影响,青岛市水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自1968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4次城市供水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开源节流,保证全市供水”的号召,及时开启了大沽河应急引水、市郊水库扩充、“引黄济青”等蓄水、引水工程。
首先,市财政专门拨出1.8亿元资金开发大沽河流域地下水源,先后四次组织实施大沽河应急引水工程,在大沽河300平方千米的富水区域新建水源地5处,凿井581眼,新建机房4处,安装各种口径输水管道126.53千米,修建混凝土或砌石输水暗渠81.2千米,从此,大沽河成为青岛市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其次,加紧市郊水库的工程建设。1983年10月开工莱西产芝水库及朴木井群供水工程,输水管渠由产芝水库起,沿线过潍石公路,跨大沽河,穿蓝烟铁路,越五沽河直送即墨三湾庄水厂,总长43.37千米;在朴木地区建大口井40眼,利用农井20眼,取水面积达9平方千米,日供水量1万立方米。同时,投资2100万元开工建设平度尹府水库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量8.5万立方米(井群4万立方米,尹府水库4.5万立方米)。两项工程的竣工对青岛市的缺水问题有很大缓解。
但是,从长远考虑,调引客水是彻底解决青岛市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1979年7月邓小平来青岛视察时,就明确提出要加快解决青岛的城市供水的问题。1982年,国家城乡建设环保部会同山东省有关单位研究提出“引黄济青”的设想,随后国家正式将引黄济青工程列入“六五”计划前期工作项目。1985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引黄济青工程方案,并确定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www.daowen.com)
引黄济青是远距离、跨流域调引黄河水的大型水利、市政供水工程,整个工程横跨胶东半岛,途经滨州、东营、潍坊、青岛4个市(地)和博兴、广饶等10个县(市),跨越小清河、潍河、胶莱河、大沽河等30多条河流,从打渔张引黄闸沉沙池出水口至崂山县白沙河净水厂,全长274.81千米。工程主要分为水源工程(棘洪滩水库以上部分)和供水工程(水库以下部分)两大部分。水源工程包括渠首引水、沉沙工程、输水河、建筑物及调蓄水库;输水河由博兴县沉沙池出口,到即墨县桥西头村西北入棘洪滩水库,全长252.81千米,建设倒虹34座、渡槽2座,穿过铁路、公路、河流和生产道路的桥梁248座。
同时于即墨县、崂山县和胶州市交界处,建设棘洪滩调蓄水库,蓄水面积14.42平方千米,围坝长14.23千米,总库容1.46亿立方米。为了与引黄济青配套,新建日处理能力36万立方米的白沙河水厂,并铺设从棘洪滩水库至白沙河净水厂输水管道22千米,由净水厂到市区的输水干管54千米。
引黄济青工程总投资9.53亿元,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1989年12月10日由白沙河水厂向青岛市区供水,历时近三年半的时间。不仅解除了青岛市供水困难,而且可向沿线供水6400万立方米,向高氟区供水1100万立方米。使青岛市区用水保证率达到95%,日供水能力增加30万立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