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角度与反木桶理论探析

角度与反木桶理论探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对不是将自己变成一位“全能的人”,而必须具有自己的角度,这就是“反木桶理论”。因为木桶理论教导我们要弥补短板啊?木桶理论的适用前提指的是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反木桶理论——后进者要有所突破,不能没有致命的差异。突破者必须有角度作为进取者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试图把自己变得很完美,也就是说后来者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克服弱点。

角度与反木桶理论探析

木桶理论是指:成功者要保持持续成功,不能有明显的短板。

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功者,要想突破靠什么?绝对不是将自己变成一位“全能的人”,而必须具有自己的角度,这就是“反木桶理论”。

“差异凸显”与“反木桶理论”

很多企业管理者跟我探讨过“差异凸显”这一法则,他们往往被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所困惑,“差异凸显”是不是与木桶理论相冲突呢?因为木桶理论教导我们要弥补短板啊?

事实上这些人混淆了这些理论的适用前提。

木桶理论是指:成功者要保持持续成功,不能有明显的短板。这个理论认为木桶中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理论指的是成功者,就是已经成功的人或企业要想持续成功,必须努力弥补短板的缺陷。

比如一位国家领导人,是一位已经成功的人,他要想持续地成功就必须成为全才,他必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外交又懂经济,否则有一项弱项,都无法保持持续成功。

木桶理论的适用前提指的是那些已经成功的人。对于那些非成功者,或者后进者,并不适用。

反木桶理论——后进者要有所突破,不能没有致命的差异。

对于那些尚未成功者,对于那些努力进取者,要想突破靠什么?绝对不是将自己变成一位“全能的人”,而是要将自己的某一长板发挥到极致。

一个人能不能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要看他能不能将他的写作的长板发挥得足够长,而不在于这个人是否能同时会解奥数题;刘翔能不能成为世界跨栏冠军,在于他能否将两条腿奔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与刘翔会不会弹钢琴没什么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看,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付出巨大努力仍未能获得成功,就在于他们将人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弥补不足,而不是用在发挥自己的特色差异上。

弥补不足最多成为一位正常人,而很难成为一位成功者。正常人和成功者是两码事。(www.daowen.com)

突破者必须有角度

作为进取者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试图把自己变得很完美,也就是说后来者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是不是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克服弱点。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大部分的管理者总是致力于相反的方向,他们总是忙于克服弱点而并非发挥特点。

在中国的教育上这一点尤为明显,我们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我们要求孩子们哪一门课成绩不好,就拼命地补哪一门课;我们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四个选择题里面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也就是说,考卷给我们的信息3/4都是错误的信息,它在教育我们做一个能甄别对错、不犯错误的人。我们在哪怕考九十九分都会被批评的环境中长大,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总是试图弥补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而不是试图发挥孩子的某一优点。

弥补缺陷和不足真的能导致突破吗?在实践中几乎没有这种成功的案例,比如说一个人两条腿不一样长,你将所有的精力用来将他的两条腿变得一样长,这叫弥补不足、关注缺点,即使最后你真的将他的两条腿弄得一样长,他最多成为一个走路正常的人,而很难成为一位长跑冠军,也就是说他不太可能成为一位成功者。一个正常人和一位成功者完全是两码事。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治疗腿的同时,关注他的优点,我们看他在哪一方面有特长,然后将资源投放在他的优点上。这样他就有可能成为音乐家或者数学家,这样他不仅能成为一名正常人,还能成为一名成功者。

利用优点的要求通常不容易做到,但这个要求非常有效。应用这个原则不一定能百分百成功,但一旦做到长处与任务相匹配,最佳业绩会很容易出现。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最佳业绩只会出现在优势的方面,而不会出现在弱点上。

一个人只要很有运动天赋,我们就应该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他的运动天赋的发挥上,即使他的音乐水平很差,也不影响其最后成为运动健将。同样一个人即使拥有残缺的身躯,也不一定影响他大脑智慧的发挥,霍金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他的家人在给他治疗不幸身体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用来激发他大脑的智慧,也就是利用其优点。

去掉弱点并不意味着就会产生优点,尽管很多人都认为如此。

不幸的是,我们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也总是习惯于纠缠在缺点上。当我们要求对你的同事进行评价时,或评价某一企业时,我们听到的往往是这个人的缺点或这个企业的不足,而不是这个人的优点或这个企业的优点。

一旦忽视利用优点的原则,造成的管理失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弥补,而这恰恰是在中国的教育和企业管理中最大的误区所在。

在营销的竞争中,后来进取者的有效策略是找到足以成功的优势,而不是试图将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企业。

问题在于,实际操作中到哪去找“优势”呢?如果确实没有“优势”怎么办呢?我们发现:消费者眼中的“优势”往往就是营销中的“特色差异”。这就是差异凸显实现品牌认知的机理所在,这也正是品牌运作的奇妙智慧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