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多个学科,本书侧重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是受劳动关系这一学科特点以及研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书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创新不足。本书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视角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内容构成,从博弈视角对雇佣双方的合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雇佣双方信任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理论研究。相关经典理论为本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铺垫,但本书在自身的理论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
第二,研究样本的选择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尽可能准确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现实状况,本书选择了北京市、浙江省、山西省的38个企业,以及这些企业内部的547名员工,进行了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涵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包含的主要行业和员工类型。但是受客观条件所限,加之近些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一些新的行业层出不穷,样本的数量及其代表性还存在一定不足,且样本中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和员工的分布不均衡。这些现实因素导致本书的调查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分析结论的推广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www.daowen.com)
第三,追踪调查数据欠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企业在治理结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变革,其效果的显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除了雇佣双方关系得到协调、满意度增加外,企业绩效和员工收益能否得到改善也是检验合作效果的重要变量。而这些效果的衡量需要以较长时期的追踪数据为支撑,本书实证数据属于短期调查后取得的即时数据,不是长期追踪取得的实验数据,无法对合作行为实施后企业绩效和员工收益的改进状况进行实证检验,这一局限使本书提出的对策建议需要进行再次证明。
第四,制度环境缺乏深入研究。由于本书侧重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主体的视角研究雇佣双方合作型劳动关系的构建,对合作型劳动关系运行所需的制度环境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但是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影响合作型劳动关系构建及其运行效果的重要外部约束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