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劳动关系研究中,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资双方由于各自追求的利益差异,往往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在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雇佣双方利益的相互整合,但这种整合并不是完全消除双方的利益差异。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引发雇佣双方利益冲突的因素还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绝大部分是在近些年国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后涌现的,且民营企业占主体。由于科技型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门槛较高,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型高科技企业相比,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天然的劣势,加之近两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此背景下,雇佣双方的冲突难以避免。
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属于项目驱动型组织,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相对较少,组织结构往往呈现出扁平化的态势。为了应对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企业战略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用工方面都保持一定的弹性,很多企业采用了以任务为导向的灵活用工方式,包括使用大量实习生和人才外包等。从企业降低成本的角度看,这些用工方式有其合理之处。然而这些用工方式是以短期为导向的,不利于构建长期合作共赢的劳动关系。很多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市场竞争力,试图通过激烈的内部竞争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尤其是部分企业末位淘汰制的引入,使员工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用人导向驱动下所形成的用人环境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资非常有限,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职业生涯发展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雇佣双方之间缺少沟通机会,沟通渠道狭窄。当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时,解雇和裁员经常作为企业转嫁风险的首选,雇员工作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从雇员的角度看,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转移和利用速度大大加快,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人才的人力资本折旧不断加速,员工在组织内部面临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稳定感较为缺失。为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员工会选择通过在不同组织之间流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他们而言,对于职业的忠诚度要高于对某个企业的忠诚度。尽管员工的这种行为有利于在行业内部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但也构成微观企业主体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重要障碍。(www.daowen.com)
综合雇主和雇员行为的分析,双方类似于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囚徒的角色。由于双方的利益追求存在较大差异,在心理上存在较大隔阂,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缺乏相互合作与信任的基础。在此状态下,雇佣双方很难从长期合作的视角构建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