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创新与传承

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创新与传承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是景德镇先民留给今人和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样的产业结构在传承了景德镇的传统技艺的同时又颠覆了景德镇传统的陶瓷产品。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而现在的人们则是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而我们面对的景德镇手工艺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场景。

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是景德镇先民留给今人和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保护过程中,应当鼓励社会各界对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利用,从民俗表演到旅游开发,从工艺品销售到文化创意发展,多手段全方位地开发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在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艺术的同时,也为开发人文旅游景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6]

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的开发、利用工作与景德镇瓷器传统技艺的变迁与重构息息相关,我们关注的应该不仅是景德镇传统手艺的复兴,还应该看到景德镇传统瓷器文化的重组与重构,这种重组与重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手艺人结构的转变

以往在我们的概念中,景德镇陶瓷手艺人是景德镇的一代代由师傅带徒弟传承下来的当地工匠,但现代的景德镇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一概念。现代的景德镇仍然还有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父传子的工匠,还有从景德镇周边农村不断向景德镇移动打工的工匠。但让景德镇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则是些外来的全国各艺术院校毕业的以及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年轻人。而推动他们发展的除有当地的手艺人(他们为这些年轻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有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们,他们给予了这些年轻人启发与智慧。这些新的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方面的手艺人们的结合,一方面传承与发展了景德镇的传统手工艺,另一方面这样新的组合也正在构成一种新的文化。如果说,把外来的艺术家和来到此地谋生的年轻学生们,都看成是景德镇当代手艺人的一部分的话,那么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和传播者,不再仅仅是景德镇当地的工匠,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毕业于艺术院校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世界不同区域的陶瓷艺术家们。他们不需要政府号召,也不需要政府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却在努力地传承和发展着作为景德镇这座城市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方式和机制。这一切不仅让景德镇的传统陶瓷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而且还促使了这座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其似乎找到了一条属于传统手工艺城市的本土性现代化发展道路。

(二)陶瓷生产内容的改变

景德镇自古以来生产的都是生活日用瓷,到明清时期达到生产的高峰,成为世界著名的瓷都,因为其生产的瓷器不仅要提供给国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还要提供给世界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那时的景德镇是世界制瓷的中心,对于许多欧洲人来讲景德镇是与中国齐名的地方,因为英文的China既是中国也是瓷器,这是一个等同的名字。19世纪欧洲人不仅学会了制瓷,而且还开始用机器制瓷,手工不敌机器让近代的景德镇失去了其在世界制瓷的中心地位。但今天景德镇又在开始找回它的中心地位,其不再是日用瓷生产的中心,却成为艺术瓷生产的中心。手工艺之所以能在这样的时代复兴,就在于它的人性化、个性化、艺术化。因此,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复兴不在于它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那是机械化生产的优势,而手工艺的优势在于它的独特性和独创性,这一切都是与艺术性紧密联系的。所以今天景德镇的陶瓷产品最大量的是艺术陈设瓷、具有艺术性的手工生活日用瓷和艺术家创作的个人陶瓷艺术品。这样的产业结构在传承了景德镇的传统技艺的同时又颠覆了景德镇传统的陶瓷产品。

(三)技艺传承方式和知识结构的改变

景德镇自古以来的手工技艺传承方式都是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而今天当地的手艺人仍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但那些外来的刚毕业的年轻学生们,他们的知识则是来自院校的学习和培养,到景德镇后他们会向当地工匠学习技艺,但同时他们也会在网上下载或购买相关的教学视频来学习,这样的技艺是普及性的和世界性的。还有许多到景德镇做陶艺的国外艺术家,他们会被景德镇陶瓷学院和乐天陶社邀请去为当地的年轻学生和年轻艺术家做讲座。尤其是乐天陶社,每个星期五都会有国外来的陶艺家在那里做讲座,这样的学习和交流,在改变着景德镇的知识结构和促进着景德镇手工陶瓷技艺的不断向前发展。

(四)新的合作与新的文化再生产方式的出现

景德镇能够重新成为世界的陶瓷手工艺中心,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悠久的手工艺发展史为其留下了丰富的技艺遗产。上千年的制瓷史,曾为皇家和全世界不同市场做精美瓷器的景德镇的这种历史积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景德镇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但资源需要有人利用,才能显示其价值。这些外来的艺术家以及年轻的学生们,他们就是这些资源的寻找者和开采者。这些外来的艺术家们,他们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艺术观念来到景德镇,利用当地的材料以及工匠们的技艺来进行他们的艺术创作。外来艺术家与当地工匠的结合,一方面传承与发展景德镇的传统手工艺,另一方面又在和当地工匠一起创造景德镇新的当代文化[7]

如果当初景德镇的传统的回归只是表现在城区周边的一些仿古瓷生产的集散地,那么今天却是蔓延到景德镇每一个角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复兴,包括市政建筑风格向仿古靠拢、修复明清官窑遗址等。这些变化让当今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形成了如下几个特点:

(1)传统与现代化不再对立

在这里值得深思的是,早期的人类学家普遍认为,在外来得更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但时至今日,社会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人类学家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如人类学家萨林斯在书中写道:“非西方民族为了创造自己的现代性文化而展开的斗争,摧毁了在西方人当中业已被广泛接受的传统与变迁的对立、习俗与理性对立的观念,尤其明显的是,摧毁了20世纪著名的传统与发展的对立观念。”(www.daowen.com)

在这个人文化了的世界里,人们每天要面对的,要较量的不再是自然,而是文化。以往人们是通过自然来创造文化,而现在的人们则是通过“文化”来“重构文化”,而我们面对的景德镇手工艺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场景。在这里展示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是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再生产、再创造。

(2)信息化文化资源凸显

信息化社会或后现代是我们对当前社会变化的一个称呼,在这样的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从事创造“知识与智慧的价值”的人。而随着这种人的逐步增多,那么自从产业革命以来持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离,将又会出现“逆转”现象,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一体化将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现象。这样的现象导致以往只存在于没有文字和教育系统社会才普遍存在的身体化文化资源,又重新在当今社会中受到重视。这些人是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手工艺劳动者,他们的能力和他们的身体是一体的,他们的文化资源在于他们所掌握的技能、知识、经验和创造力,而这些资源在一定的经济场内,就会被转化为资本和生产资料,所以他们的劳动力和他们的生产资料是一体的。在景德镇的这些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年轻的学生,还有当地的工匠等,他们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化为一体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是身体化文化资源的拥有者,也是手工技术的载体、文化的载体,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这里谁掌握有更多的知识、创造力、技能与经验,还有信息,谁就是具有竞争力的人。在这里作为金钱的资本并不重要,而作为知识的资本才最重要,因此,这里具有知识经济的特征。对于当地和外来的手艺人来说,那些被认为是工业社会普遍原理的“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因为这里的竞争并不是以量取胜的,而是以新技术、新设计、新观念以及新信息而取胜的。如要说工业化生产主要是依赖能源和设备,而这些众多的作坊则主要是依赖于信息、知识和技艺。正是这样的变化解体了景德镇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化的生产模式,重构了景德镇整个陶瓷行业的生产结构以及职场结构。

(3),由日用向艺术的转向

历史上,景德镇始终是世界的日用陶瓷生产中心,但现在却转化成为世界的艺术瓷创作中心,这样的转化是从2006年以后开始显现出来的。这一时期景德镇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大师瓷”,出现了许多毕业于美术院校的年轻学生们纷纷到景德镇创业谋生,还有许多的外来艺术家到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的种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艺术化”现象。

首先我们看到“大师瓷”的出现让当地的手艺人产生了明显的分化,让当地手艺人的精英部分开始争取艺术家的地位。有关“大师”的形成不仅是来自国家的认定,还有一个可以让其成为神话的场域,尽管当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定只是国家对一些有贡献的手艺人的一种称号,但一整套的社会机制却将“大师”的名号神话了。

正如布尔迪厄所说的“大师的名字的确是一种偶像。这需要描述一整套社会机制使艺术家个人作为这个偶像,即艺术品的生产者成为可能:也就是说,需要描述艺术场(分析家、艺术史论家)的构成,艺术场是对艺术的价值创造权力的信仰不断得到生产和再生产的场所。”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这样的艺术场就在景德镇逐步生成:首先是国家级大师的评选,景德镇、江西省以及全国性的陶瓷评比等,为这些大师们的生成建立了认可机构。2000年以后,在北京、上海以及景德镇莲社路出现了众多的陶艺廊,使这些作品从以往的商场出售,走向了如同艺术品一样展示出售的方式。还有商人、收藏家、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学家成为促使这些大师队伍形成的行动者,各种雨后春笋般的陶瓷艺术杂志又为这些行动者们提供了宣传的平台。也就是由这些种种因素形成的“艺术场”,把“大师”和传统的工匠区分开,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层,这一阶层又给年轻的工匠以希望,并成为他们日后努力的目标,这一群体也就由此而壮大。

景德镇成为世界艺术瓷的中心,仅仅依靠当地的工匠或大师是远远不够的。在文章中提到的景德镇当地陶瓷学院的学生,还有全国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留在景德镇或来到景德镇,参与景德镇新的陶瓷艺术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新的生力军。另外,来自各大城市以及不同国家的陶艺家、当代艺术家们在景德镇开工作室,做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是提高了景德镇作为世界陶瓷艺术中心的声誉,也为景德镇成为世界陶瓷艺术中心的再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艺术创作的行动者[8]

当然,艺术场的形成,光有行动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提供给这些行动者发展自己艺术的平台与土壤,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2006年以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以往的中国人还只是满足于温饱,此时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生活,这种生活需要有新的趣味性,这种新的趣味性就是艺术化生活以及艺术化空间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在于出现了艺术品收藏者,更重要的是家庭生活空间及公共空间对于艺术化陈设品和日用品的需求。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兴起提供给文化人进行雅集、社交各种会所,这些会所要尽其所能地打造一种艺术化的文化氛围,而且这种氛围大都是中式的,甚至有复古的倾向。当然这种复古并不是传统的复制,而是具有古代文人气息的现代时尚品。陶瓷艺术向来是中国的国粹,因此,在这样的空间中就需要有大量的陶瓷艺术品的烘托。这就是那些年轻学生们为挖掘传统资源而进行的新的创造性陶瓷艺术品。最终的流向之地,当然还有大量富有家庭、高级酒店等城市空间等都需要这些艺术品。这些新的艺术化的生活趋势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出现,同时也让传统的手工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及活力。

另外,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他们来到景德镇也是在追求艺术家的地位。因此,这些年轻人来到景德镇并不向往成为当地的工匠,甚至由国家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未必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渴望更大的艺术场域中价值体系的认可。那些外来的当代艺术家可能更能成为他们的榜样。于是他们不仅在创作新的艺术化的生活陶艺,也在创造一种艺术化的工匠生活。景德镇的当地工匠并不讲究茶艺,但在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室、店铺、艺廊中往往都设有茶桌,使用的茶具讲究,具有贴近自然气息的禅的意境。看起来是复古,但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古意的创新生活。这些年轻人与其是在创造新的生活陶瓷艺术品,还不如说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时尚。

在这样的过程中,那些外来的艺术家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创造性打破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常规,他们的作品与当地的工匠迥然不同,如果说工匠的作品更多的是重复和模仿,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多的独特和创新。这些当代陶艺为那些到景德镇来创业的年轻们提供了艺术的养分。以上的这三股力量既在推进又在改变着景德镇的传统,说其是推进了传统,那是因为他们让景德镇的传统手工重新充满了生命力;说其是改变了传统,那是因为他们让景德镇成为新的具有艺术活力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作为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离我们而远去;相反,其正在帮助我们建构着我们今天的社会的同时,还在帮助我们看到通往人类社会未来之路。笔者认为,如果人类社会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地方性的现代文化之路与现代社会运行模式。也就是说,现代化的道路也可以有多种模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现代文化之中。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不再存在封闭的文化系统,所以,每个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传播者未必只是当地民众,其可以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共同传承与传播。在人类的知识系统已经世界化了的今天,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互动,将会是人类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