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析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保护现状

探析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保护现状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湖田窑保护工作是延续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龙脉一个关键点。但从景德镇市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来看,分布零散、未形成规模,目前主要集中在古窑陶瓷文化博览区,景区内老艺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因长年从事某个工种,疾病缠身。景德镇市政府2008年评审产生的首批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王炎生,家族拉坯历史有280年,他是第五代传人。

探析景德镇陶瓷传统技艺保护现状

景德镇千年沉淀下来与陶瓷生产相关的传统技艺文化,包括作坊、瓷行御窑、民窑等内容,众多的陶瓷文化古迹,如高岭、东埠村、溪边的水滩、古窑厂、湖田古窑遗址、三间庙、龙珠阁御窑遗址、沿河的古码头等,都是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已经被现代建筑掩盖。

(一)景德镇陶瓷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1)“十大瓷厂”现状

笔者处于考察研究的目的,曾实地踏勘过景德镇“十大瓷厂”现存的厂房,除雕塑瓷厂和建国瓷厂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外,发现大量厂房处于闲置、荒废状态,或脏乱差或沦为百姓暂住的房屋,或被私营瓷商拿来用作梭式窑或者轨道窑生产的用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景德镇政府正在积极保护剩下的这些工业遗产,如宇宙瓷厂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是2013年全国唯一的非遗保护试点项目。该产业园涵盖建国瓷厂、宇宙瓷厂、景瓷瓷厂、红光瓷厂、红旗瓷厂等11个工厂,5个片区,共占地2300多亩,将建成陶瓷工业遗产活态博物馆明清窑作营造长廊,学徒传习所,多媒体数字综合展厅等综合一体化文化产业园。

(2)湖田窑古遗址保护受限

景德镇湖田窑兴烧于五代,它在学术上和历史上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做好湖田窑保护工作是延续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龙脉一个关键点。602所创建于1975年,属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位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市东郊。选取湖田窑遗址作为办公地点是因为此地以黛翠青山为伴,以民窑古址为侣。602所为军工企业,虽在选址时遭到了文化局的强烈反对,但还是“军工优先”地进入了湖田窑遗址所在地。而后给湖田窑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目前湖田古瓷窑址的人为破坏还是比较严重的,602所职工宿舍破坏了龙头山窑址部分窑址;602所物业管理公司、4层宿舍楼、幼儿园破坏了琵琶山窑址的环境风貌;602所宾馆、4层客房、后勤用房、6层住宅楼、宾馆车棚、水泵房破坏了刘家墩窑址大部分窑址;南望石坞遭受602所1座配电室叠压,南部有单层平房,对窑址环境风貌影响大;板栗园宋元明制瓷作坊窑址北部被602所宿舍楼占压;乌鱼岭(马蹄窑)窑址四周被602所建筑和湖田村村民住宅楼包围,尤其是窑址南部602所6层宿舍楼,极大影响窑址风貌;豪猪岭窑址、子山窑址、龙头山窑址三座山脚都有部分遗址被602所建筑叠压,已经危及窑址的安全。

(3)景德镇百年老字号沉隐于世

焦氏先贤,世居安徽黄山,于清道光年间来景德镇创业,初始,先人学艺于老弄口彩瓷红店。学成,即在龙缸弄自立门户,号“焦万丰”,后改为“焦启丰”。“焦启丰”瓷器以造型精致、画工精巧、着色精良、烧制精美颇享盛誉。民国初年,第三代传人焦友林(1887—1970)改“焦启丰”为“焦启丰恒”,其时主产嫁妆器,以器型新颖、画面唯美驰名,产品畅销四海,供不应求,鼎盛时期曾有瓷工百余人。

第五代传人焦健爵9岁学艺,数十年磨炼,着手成春,无论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皆能涉笔成趣。20世纪50年代,“焦启丰恒”并入工艺美术社,焦健爵得以进入艺术瓷厂,跻身于毕渊明、赵惠民、余文襄诸大家之列。1984年,焦健爵应邀赴陶都宜兴创办“壶图轩”紫砂点彩工作室,历经千淘万漉,终于突破技艺瓶颈,将陶瓷粉彩工艺成功移植于紫砂壶上。2002年,焦健爵伉俪重返景德镇,重构百年红店“焦启丰恒”,此后专攻青花八哥瓷绘艺术。其笔下八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系鉴藏界炙手可热之妙品。“焦启丰恒”作为一家曾经声明远扬的老字号红店,并未随那个时代一道悄然远去,作为“焦启丰恒”的传人,焦健爵和焦家后人一直在守望、传承、发扬着粉彩瓷技艺。

像这样的百年老店,景德镇到底有多少,很少人能说出具体的数字,因为这些老店,在经历了瓷业的沉浮后,多半沉隐于世。而政府也并未对它们进行寻找、记录在册,甚至给予关注。

(二)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1)瓷厂解体,技艺断层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十大瓷厂解体,几万手工制瓷从业者下岗,陶瓷技艺人才流失严重,大量手艺好的师傅奔走他乡,分别到了广东、佛山等地,成为这些城市瓷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无疑是景德镇最大的损失。一部分留下来的师傅多半年岁较大,碍于瓷业的不断衰落,这些传承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事可做,更别提收学徒,因此手艺出现断层现象。景德镇老艺人的早期生活环境决定瓷器制作工艺只是一项谋生手段,当经济环境的好转和生产衰败时,艺人为追求生存环境和质量,从事其他谋生行当也是合情合理之事。而年轻一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缺乏传统教育,对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认识略显不足,尤其是1980后成长的年轻一代虽然生活在瓷器之乡,但对手工制瓷技艺的认识也处于十分模糊状态,手工制瓷技艺早期追求的共同体内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共鸣也在逐渐丧失。

(2)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2005年,景德镇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走访调查了近2000余人,初步建立了涵盖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人数据库。2009年,古窑民俗博览区帮助10多位老艺人申请了“传承人”称号,享受政府补贴。后因古窑复烧,成立手工制瓷技艺保护传承基地,让这些老艺人重操旧业,手工拉坯、制坯、利坯、孪窑、把桩等近乎失传的技艺得以再现[1]。但从景德镇市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来看,分布零散、未形成规模,目前主要集中在古窑陶瓷文化博览区,景区内老艺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因长年从事某个工种,疾病缠身。74岁的曹开永,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剐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因听力下降不得不离开了古窑景区。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愈发担心剐坯手艺后继无人。然而,这门手艺的延续,不仅需要手工剐坯场所,还需要源源不断的瓷坯材料,这就需要一条完整的手工制瓷生产线。在工业瓷占主导的市场大环境下,剐坯工工资低、就业难,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门手艺。(www.daowen.com)

陶瓷手工技艺传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景德镇市政府2008年评审产生的首批传统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王炎生,家族拉坯历史有280年,他是第五代传人。王炎生从11岁起开始跟父亲学拉坯,1951年进入建国瓷厂做拉坯工人,近70年的“手耕不辍”,王炎生的手上功夫技艺可谓炉火纯青,他做葫芦瓶的最高纪录可以达到15节,在景德镇有这种绝活的只他一人。由于5个子女均对陶瓷传统手工技艺不感兴趣,担心祖传拉坯手艺失传的王炎生,在几经思量后,将当时年仅8岁的外孙梁渊最正式列为自己的传承人。

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目前,景德镇的4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延续传承十分紧迫。而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某个传承人就能够做到的,它还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如何帮助传承人搞好传承,应该成为有关部门思考并尽快拿出解决方案的问题。

(三)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1)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式保护

近年来的景德镇保护开发项目中,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的地产开发商成为历史街区改造的主体,在高额利润的诱导下开发商们大拆大建,将历史街区原有的传统风貌及空间肌理完全破坏,把与街区生命力联系甚少的现代商业模式强加到历史街区中,使得人们心中历史街区的形象完全颠覆,认同感也随之消失。刘家弄和中山北路历史街区的破坏就是在这种开发模式下产生的。

(2)景德镇文保方向出现偏差

从刘家下弄历史街区的保护思路来看,保护都是围绕着经济开发而进行的。在很多古老的历史街区中,打着保护和发展旅游的旗号,大肆拆旧建新,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不可否认这种开发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活动,但是对于街区中的陶瓷文化遗产和价值来说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局限,同时也是对历史街区中文化生态的漠视,使得真正有价值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利用,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失去了景德镇的特色和文脉。

在早年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的改造中,政府尚未认识到古城风貌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将保护视为“仿古重建”。加上很多属于准文物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未列入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名单,地方政府在对待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有较大的决定权,为了搞活经济,开发旅游业而仿古重建了一些建筑物,景德镇“步行街”就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产物,这样的开发既破坏了大量珍贵的陶瓷历史文化遗产,也违背了历史名城的建设初衷,同时极大地浪费了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3)景德镇历史名城保护体制存在漏洞

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体制中存在漏洞,中央政府并未对名城建设进行统一管制,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建设无需中央审批,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各届地方政府的建设方向有一定区别,如果政府对经济开发的重视程度超过名城保护,那么像这样的“假古董”就会逐渐取代真正的“历史遗迹”,遍布景德镇的大街小巷。

从瑶里龙窑遗址和东埠村这两处景点的现状来看,均保护不力、缺乏监管。瑶里是景德镇市重点旅游区,隶属浮梁县政府管辖范围。多级管理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景区由县政府实施保护、市政府进行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县政府同时保护和监管,加上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淡漠,故而破坏严重。龙窑景区老化严重、道路难行,东埠村私房林立,村内高岭博物馆监管松散等现象,都是管理不到位的结果。

(4)景德镇民众保护意识不强

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遗迹地的居民文保意识淡薄,这与居民身份、政府政策和监管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年轻一代几乎都住在弄堂外的高层楼房中,老一辈或外来打工者多居住在老旧的弄堂或历史街区中。这些群体因生活设施差、收入水平低、年老体迈等原因,忽视了该居住地的文化价值,仅仅把里弄等历史街区当作老房子或临时住所来看待,从而造成拆旧建新、生活污染,以及建筑逐步老化等现象。一些不注意用火用电,乱拉乱牵的现象,造成历史街区房屋被烧毁;另一些则因为缺乏维护而坍塌。政府也疏于对这些居住地进行生活设施完善配套,以及保护监管。民众往往忽视了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和遗产生态价值,而在上文中谈及的六大历史街区,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不断地老化和衰退。

(5)景德镇政府对百年老字号的重视不够

景德镇在制瓷业鼎盛的几百年间,存留了大量家族世代传承手艺的百年老字号。但在1976年后,这些老字号大都沉隐于世,在历经朝代变迁后,这些家族中的传人,多以私营的形式继续经营传承祖辈留下的手艺,但是多己不沿用百年老字号之名。而政府也未对这些民间艺人进行找寻,并帮助他们重振百年老字号,以致在景德镇这座1800多年与瓷密不可分的城市,难觅百年老字号的踪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