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德镇出口增长缓慢,出口量、出口额、单件换汇额较低。2000年,景德镇陶瓷出口比1999年有所增长,但与景德镇历史最好水平相比,无论在出口量、出口额,还是单件换汇额都存在着较大差距;相比国内其他主要产瓷区,出口已大大落后;原来已形成的出口渠道因出口产品质量差、配套率低、交货不及时等正在逐步萎缩。景德镇当前出口状况与瓷都地位极不相称。
目前,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年产值仅20多亿元,与潮州每年过百亿元的产值相比差距甚大。虽然全市有5000家陶瓷企业,但大都以难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的艺术瓷为主,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日用瓷和建筑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景德镇市陶瓷工业企业的营销理念没有及时转变过来,重生产、轻销售,强精品意识,弱商品内涵。具体体现在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定位模糊不清,营销方式仍然粗放、传统、陈旧,销售渠道不畅。在专业化营销不存在的情况下,只好走“摆摊”之路,到处游击组展,低价销售艺术陶瓷,既损害了景德镇瓷器的盛名,损害了千年品牌,又损害了景德镇人的自尊心,甚至某些做法(如把没有卖掉的瓷器当垃圾处理或当众砸碎),更是对景德镇瓷器的亵渎,结果景德镇瓷器不仅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逐步下降,而且造成在销售通路上的恶性循环。
国际知名陶瓷企业善于走品牌制胜的道路,通过运营品牌、发展品牌,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一些国际知名陶瓷品牌的形成,都有较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且长期坚持精品的路线,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而我国陶瓷企业品牌意识普遍较差,许多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做品牌的培育运作,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存在品牌少、竞争力差的问题[13]。景德镇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全国陶瓷行业一样,曾经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造型,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足以让每个瓷都人感到自豪与光荣。但由于种种原因,日用陶瓷生产一度陷入低谷,至今其发展现状仍不尽人意,特别是表现在品牌意识不强。在2005年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评比中,景德镇市只有“红叶牌”日用细瓷和“景德镇牌”工艺陶瓷被评为名牌产品,而多数陶瓷企业因缺乏品牌的培育和运作意识,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竞争力低,制约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此外景德镇外贸渠道较为单一。由于景德镇当地的陶瓷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从最早的家庭式作坊企业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企业的管理者大都是凭借当年过人的胆色与较早打拼经商,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规范的营销理论。而家族企业的形式导致企业重用亲戚在公司的要职而形成一个家族怪圈,难以吸收高级营销人才加入,使得整个景德镇的外贸渠道路径都相对保守,一直处于传统落后以及单一的局面。景德镇陶瓷企业发展的特殊性使有自主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热衷于通过简单的直接出口渠道,而忽视对于电子商务的使用。
通过对景德镇目前陶瓷外贸渠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景德镇当地陶瓷企业大部分依旧坚持着“坐等”的渠道策略。由于景德镇当地企业管理者营销观念相对落后,排除过多的中间商参与自身企业利益的分配,从而导致外贸渠道狭窄单一的局面[14]。根据前文对于网络效应理论的分析,企业在构建外贸渠道网络中渠道成员间呈现很强互补性,该网络具有网络效应和网络外部性。景德镇外贸窄渠道策略限制了其网络效应外部性的发挥。而根据网络效应理论,渠道网络具有边际效益递增效应。然而窄渠道策略意味着中间商数量的短缺,渠道成员数量的短缺不利于渠道网络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的发挥,而且抑制了渠道网络中网络经济的积累性和传递效应。景德镇陶瓷企业应该通过适当拓宽外贸渠道发展,达到渠道网络规模效应最优。通过宽渠道策略使渠道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越大,从而提高外贸渠道效率。
景德镇当地大部门陶瓷企业并未科学地对自己的产品市场进行明确细分,从而没有从中观察到自己产品应该定位的目标客户群体,导致目标市场不明确,产品销售出现非常被动的情况,营销策略使用相对混乱。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包括事前交易费用以及事后交易费用。由于缺乏正确的市场观念和建立在市场研究与条件分析基础上的市场战略,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目标和市场定位,必然使得企业交易前期工作显得无效率,导致企业的市场营销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不仅浪费机会成本,而且导致事前交易费用的加大。而且如果陶瓷企业之间一旦发现同行企业调整营销策略取得相应市场效果,不管是否与自身情况相符合便盲目跟风,营销策略使用混乱效果明显,浪费机会成本,而且降低了陶瓷外贸渠道交易效率,加大了企业渠道交易费用并极大地限制了景德镇陶瓷群体优势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