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中西方伦理哲学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正确理解功利论、道义论和社会公正理论;把握企业社会责任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晰把握营销伦理的哲学基础。
学习重点
中西方伦理哲学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功利论、道义论和社会公正理论,企业社会责任。
开篇案例
安达信悲剧如何收场
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时,安达信的悲剧便已经注定了?哦,不!当安达信在休斯敦的分部毁掉与安然有关的数据时,它的悲剧便已经注定了。那么安达信悲剧的真正根源在于何处?安达信的悲剧如何收场?
百年老店毁于一旦
4月3日,安达信国际任命安达信(法国)负责人阿尔多·帕多索为新的CEO,前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安达信(美国)从呼风唤雨的业界“巨无霸”变成众叛亲离甚至自身难保的“泥菩萨”,等待它的除了5月份开庭的官司,还有破产或者被吞并,其最好的结局恐怕也是“死缓”。
2001 年 12 月,安然宣布破产;2002 年 1 月,安达信承认销毁文件;3 月 14 日美国司法部对安达信提出刑事起诉;3月17日安达信(亚洲)与毕马威商谈合并事宜;3月21日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宣布加盟普华永道;3 月 26 日安达信的CEO约瑟夫·贝拉迪诺辞职。
安达信创立于1913年、总部设在芝加哥,是全球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财政年度它的全球营业额为93.4亿美元,老大普华永道同期收入为223亿美元、老二德勤为124亿美元、老三毕马威为117亿美元、老四安永为99亿美元),代理着美国230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占美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7%;在全球84个国家设有390个分公司,拥有4700名合伙人、2000个合作伙伴,专业人员达8.5万人,这些分公司同属于总部在瑞士的“安达信国际”。“安达信国际”与各个会员公司的关系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也不像是合伙人公司,而更像一个协调性实体公司——由全球会员公司组成的松散网络;每个会员公司都与“安达信国际”签署会员协议,大家共用“安达信”这一品牌,共享基础设施,共摊管理成本,但是当某个会员面临破产风险时,其他会员可以各自逃命。
这就是说,“安达信”合伙公司可以自行决定其命运。这就是为何在安达信这艘“泰坦尼克”下沉时,不但其长期客户和人员纷纷流失,而且其海外分公司能够“肆无忌惮”地“弃船而逃”、迫不及待地“卖身投靠”其余四大会计事务所、任由“安达信”这块牌子倒地不顾。
现在的情形是:安达信流失了65位客户,其中包括著名的德尔塔航空公司和药业巨头默克药业、联邦速递等长期客户及一些政府客户;安达信的税收咨询业务将在4月底正式并入德勤事务所,安达信宣布裁员7000多人,占美国人员的四分之一;海外公司中安达信(香港)和安达信(中国)与普华永道合并;安达信(新加坡)、安达信(菲律宾)、安达信(台湾)的业务并入安永;安达信(日本)和安达信(泰国)等并入毕马威。这种状况可谓:从大树底下好乘凉变成树倒猴狲散;或者从同一战壕的盟友变成墙倒众人推。只可惜百年老店毁于一旦。
众所周知,安达信“崩盘”的直接原因是销毁有关安然的审计文件(这当然是严重的违规操作),实际原因是它帮助安然公司“造假(账)”“售假”(虚报盈利骗取投资者)而失去了公司立足之本的诚信。作为一个行业内的老手而非新手,安达信当然知道它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如果事情败露,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它为何还明知故犯呢?
根源之一:贪欲使安达信抱着侥幸的心理,忘记了信用乃是生存的条件。想来安达信在利润的刺激下,以为安然公司是能源界的“大哥大”,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己参与的“造假”不会东窗事发。安达信本想让休斯敦分公司当替罪羊,通过销毁文件来摆脱与安然的干系,以免使整个公司信誉扫地,但这种严重违规的办法非但没有起到丢卒保车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安达信的信用崩溃。(www.daowen.com)
根源之二:会计业界的混业经营埋下了诚信危机的种子。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会计事务所业务的拓展,非审计业务如税务、咨询、法律顾问、人力资源及投资顾问等,传统单一的审计被多元化的经营所替代,非审计业务的赢利一般占到会计事务所总收入的 30% 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独立的审计因利益冲突而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审计人员或会计事务所参股其客户的行为在整个业界十分普遍,结果出现了会计事务所有时不免一身兼二任: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为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对一些有明显犯规的事务所出示“黄牌”,如2000年,普华永道曾被SEC查处超过8000起的员工或其合伙人参股或者任职于由普华永道进行审计的公司的行为;就在 2002 年 1 月,毕马威事务所就由于其投资于一家其进行审计的基金而被SEC点名批评。
安达信被认为在混业经营方面最有“进取精神”,它的合伙人中有近 60% 来自税务、业务咨询及公司财务操作等非审计业务;2001年,安然公司付给它的5200万美元的报酬中一半以上的收入(2700万美元)是用来支付咨询服务的;而且安达信也曾被SEC点名批评。由此可见,在会计事务所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审计造假已成普遍难题,在过去三年中,美国涉及盈利报告数据失真并予以修正的大公司有233家,在每一家的背后都有相关的会计事务所做假。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达信的诚信危机不是它一家的诚信危机,而是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安达信不过是一个“突出”的代表罢了。
根源之三:行业垄断使同业监督、行业自律部分失效。美国的会计法规定:一个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由其他会计事务所来完成。这就是说,整个会计业是一个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行业。传统上,会计业是投资者的“看家狗”,负责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会计业以其独立、公正而赢得社会和投资者的信任。这在行业垄断不太强烈的条件下是可行的。但美国“五大”的成形及其庞大的业务,使美国会计业已形成高度垄断的行业,它们之间虽然也存在着竞争,如在客户来源、地盘、人才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在这些方面取胜,它们可以互相牵制;但不可否认,它们也有利益的一致性,如在混业经营方面、在行业的相关立法方面,这时就会出现“五大”合谋,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与它们不利的立法或政策。
当经济繁荣时,会计业审计和咨询混合的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尚不容易被人发觉,因为股市大盘只涨不落,大家皆欢喜,人人有钱可赚;而当经济不景气时,泡沫随之出现,泡沫之后就看到了某些企业巨额的亏损。这时,诚信危机显现,人们发现原来会计事务所曾经“拿其信誉作赌注”。当然,这种失信不仅是某个会计事务所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会计业的问题,更是社会信用的问题;为信用丧失而支付代价的也不只是某家会计事务所,还有整个行业,甚至全社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得会问:“连安达信都没有信用了,我去信谁呢?”
会计改革迫在眉睫
安然事件推动了美国进行了十年之久的竞选经费改革法案。那么,安达信是否也会推动一些新的立法或新的政策出台呢?
就在安达信承认销毁文件后的第三天,即 1 月 17 日,时任美国证券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就表示:会计行业的监管机制充满漏洞,现在已经到了急需改革、重建信用的时候了;SEC正在酝酿一个计划,即设立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来对整个会计业进行监督,而不是继续让会计业实行同行监督;此外,SEC 正在评估是否需要吊销所有会计事务所进行非审计业务的执照。一旦这个政策出台,整个审计业近40% 的收入将不复存在,“五大”事务所上百亿美元的收入将大大缩水。
美国国会也开始了会计业立法的活动。在安达信承认销毁文件不到10天,也就是1月23 日,国会马萨诸塞州第七选区的民主党众议员爱德华·马基提出了“会计员责任法”,该法案要求会计事务所将审计期间的所有材料保存四年,并对故意损毁文件的审计员提出刑事诉讼,最多可以判出10年徒刑;该法案还要求改革会计事务所在证券诈骗中的责任标准,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会计事务所要因自己的“造假”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
根据历史的经验,我们认为,美国会计改革势在必行,至于何去何从还要看会计事务所、证交会、投资者、政客各方的角力与互动,但有一点是根本的,这就是一切改革肯定会围绕着如何恢复会计业的社会信任来进行。
安达信的可能结局
3月22日,在“安达信国际”倒下、安达信(美国)四面楚歌时,美国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挺身而出,希望能在安达信生死存亡之时力挽狂澜、救大厦于将倾。沃尔克提出了一套解救方案:前首席执行官贝拉迪诺让路,由沃尔克牵头的7人委员会负责重组事宜;对安达信进行“外科手术”,大胆拆分业务,将安达信的非审计业务剥离出去;对安达信进行“减肥瘦身”,裁员以节省支出;“认错但不认罪”,沃尔克希望司法部放弃对安达信的刑事指控以赢得重组时间;此外,沃尔克还要与证券委员会协商、与安然的股东和投资者达成共识。
凭借巨大威信,目前沃尔克做到了以下四点:一是贝拉迪诺辞职;二是3月28日,1750 名的股东大会同意沃尔克立即进行重组的决定;三是安达信的税务业务并入德勤事务所;四是裁员7000人。但是,摆在沃尔克前面的难题还不少:作为检举方的司法部尚未撤诉;投资者要求10亿美元的赔偿;合伙人的利益;证券委员会尚没有肯定吊销安达信的审计资格。此外,关系安达信生死的最根本的还有信誉,即使免于一“死”,安达信还能跻身于“五大”吗?
但问题是:如果安达信“死”了,那么“五大”就变成“四大”,会计业不就更垄断了吗?但或许,安达信之“死”,能引发会计业的巨大变革,从而使“四大”回归传统的或未来的单一的审计业,并因此大大压缩会计业的活动空间和利润空间;同时中小事务所大批崛起,加大了行业的竞争,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蚕食鲸吞安达信时,“四大”不应该高兴太早,而应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才是。
资料来源:张立平. 安达信悲剧如何收场[OL].新华网,2002-04-10.
伦理哲学是营销伦理的理论基础。Pojman(1995)认为,伦理哲学主要探讨两大重点:伦理判断和伦理评价,前者是对一种行为的对/错以及应该/不应该进行判断;后者则是对行为人的行为动机或人格品质进行评价。[1]在企业营销伦理行为的形成过程中,伦理哲学对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干预作用。伦理哲学在中西方差异较大,比较两种伦理哲学对于企业营销伦理行为的本土化研究意义重大。本章就西方伦理哲学、儒家伦理哲学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